稗史读音
稗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记载民间轶闻琐事的书。与正史有别。
引证解释
⒈ 记载民间轶闻琐事的书。与正史有别。
引唐高彦休《<唐阙史>序》:“故自武德、贞观而后,吮笔为小説、小録、稗史、野史、杂録、杂纪者多矣。”
清叶廷琯《吹网录·辨<明史纪事本末>非窃书》:“又称明季稗史虽多,惟谈迁编年、 张岱列传两家,具有本末。”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国内颇纷纭多事,简直无从说起,生人箝口结舌,尚虞祸及,读明末稗史,情形庶几近之。”
国语词典
记载琐事的野史、小说之类。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稗史
稗史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正史
稗史造句
- 《太平广记》是汉至宋初小说集大成者,一部汇聚了数百年来各种传奇、轶闻、神怪志异、稗史的庞大类书。
- 《稗史》说,明朝万历年间,安徽朱从志带了一批盗墓高手,几十人个个很专业,钻石掘砖,无坚不入。
- 对于一向弘扬与人为善、自洽宽宥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暴力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正史大都匆匆略过,而野史稗史却津津乐道。
- 夜幕降临,大街上喧闹依旧,古树旁乘凉的人们谈古论今,稗史小说,鬼怪精灵,引人入胜。
- 崔文印此后潜心于金史研究,撰有《大金国志校证》《靖康稗史笺证》。
- 在图瓦共和国的东部和中部,有不少高山环绕着的山谷,这正是稗史中描述的波尔支金部落的发源地。
- 贵州历代撰作的史学著述,广涉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稗史、政书奏议、家传谱牒等各种体裁。
- 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
- 作者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搜集资料,包括正史、稗史、地方志、碑碣、家谱、民间故事、民歌民谣及近现代人的史学论著,历时三十余年。
- 在以经史为本的传统治史者看来,笔记、野史都被视为稗史,那么以图、诗等等非经非史的资料证史就更不入流了。
稗史相关词语
- 1 稗贩
- 稗贩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小贩;买贱卖贵以取利的人。
- 2 稗官小说
- 即野史小说,街谈巷说之言。出自明·唐顺之《仪宾立公墓志铭》。
- 3 稗记
- 稗记,拼音是bài jì ,注音是ㄅㄞˋ ㄐㄧˋ,释义是犹笔记。
- 4 稗乘
- 稗乘,是汉语词汇,解释为 记载民间轶闻琐事的书。
- 5 稗官词
- 稗官词,读音bài guān cí,汉语词汇。指的是小说野史。
- 6 稗耳贩目
- 稗耳贩目,读音是bài ěr fàn mù,汉语成语,指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出自《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
- 7 稗说琐语
- 指小说琐碎之言。 明 王廷相 《答孟望之论<慎言>》:“今曰春雪五出,此亦稗说琐语,乌足凭信?”
- 8 稗人
- 元 方回 《种稗叹》诗:“一斗稗子价几何,已值去年三斗米。天灾使然赝胜真,焉得世间无稗人。”
- 9 稗秕
- 稗,稻田杂草;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不好的类别。比喻不良之物。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五:“流堪洒菁英,风足去稗秕。”
- 10 稗政
- 指不良的政治措施。《明史·流贼传序》:“虽以 武 之童昏,亟行稗政,中官幸夫,浊乱左右,而本根尚未尽拨,宰辅亦多老成。”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二章:“为今之计,只须把尚未释放的绅士,礼遣回家,把民怨甚深的官吏,严办几个,而后裁减一些捐税,(他举了一个例,如在 成都 每月发行一次的签捐彩票。)革除一些稗政,(他也举了一个例,如在 成都 开设的戏园和集中娼妓的 新化街 。)则民心自安,民情自定。”
- 11 稗饭
- 用稗实做的饭。一种粗劣的饭食。 宋 陆游 《对食戏作》诗之二:“一种是贫吾尚可,邻家稗饭亦常无。”
- 12 稗说
- 稗说,指野史和民间传说。《稗说》共有四卷,记春明掌故,明清之际人文遗事甚详,而记其与陆元见、萧尺木,来往道旧,交情尤深,可见元见、云从之风格。
- 13 稗沙门
- 稗沙门是佛教语。谓破戒无行的僧人。
- 14 稗实
- 稗实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ài shí,解释为稗草所结的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