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旁通简介
触类旁通的意思
解释: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语法:
触类旁通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方面。
示例:
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成语造句
- 1.要正确使用“触类旁通”这个成语。
- 2.如果真正掌握了这一课老师讲的内容,那么你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3.原来这些招式,和他原来所学的拳法相近,更何况今遇明师指点,他更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步惊人。
- 4.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会触类旁通,这样学起来才不会吃力。
- 5.出这种思考性题目,就是要增加同学触类旁通的能力。
- 6.小红学习起来总是能触类旁通,从不读死书。
英语翻译
- 英语:
know the rest of a kind by analogy
- 日语:
一端(いったん)から類推(るいすい)して他(ほか)を理解(りかい)する
- 俄语:
от чáстного приходить к óбщему
- 其他:
<德>einen Anagogieschluβ ziehen kǒnnen
触类旁通相关词语
- 1 穷通得失
- 穷:不得志;通:畅达。遭遇的坎坷与顺利,利益的得与失。指人生遭遇出处:清·胡泉《<聊斋志异>续题》:“快平生,穷通得失,悲欢笑骂假荒唐。”语法:穷通得失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生。
- 2 博识多通
-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出处:《太平广记·伎巧一》:“宝鼎元年,张善为日南太守。郡民有得金凫,以献太守张善。善博识多通,考其年月,既是秦始皇墓金凫也。”
- 3 拔群出类
- 指高出众人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必有天才,拔群出类。”语法:拔群出类作谓语、定语;多指才能。示例:元·汤式《一枝花·劝妓女从良》:“任待要片时间拔群出类,则除是三般儿结果收因。”
- 4 触石决木
- 比喻莽撞蛮干。出处:汉·扬雄《太玄·难》:“次八,触石决木,维折角。测曰:触石决木,非所治也。”范望注:“以弱治刚,故非所任也。”语法:触石决木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5 博古通今
-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出处:《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语法:博古通今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示例: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 6 进退触籓
-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触籓,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籓,篱笆。出处:语出《易·大壮》:“羝羊触籓,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籓,篱笆。语法:~,计当安施,幸蚤图之,毋悔噬脐。 ★清·魏源《筹漕篇上》
- 7 连类引譬
- 引:援引;譬:比方。援引相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出处:《列女传·辩通传题序》:“惟若辩通,文辞可从,连类引譬,以投祸凶。”
- 8 贪人败类
- 贪婪的人当政,危及整个国家、民族。出处:《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遂,贪人败类。”
- 9 一念通天
- 十分专注的一个心念可以和上天沟通。指心念专一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精勤不退,一念通天。”语法:一念通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旁门歪道
- 指不正经的东西语法:旁门歪道作宾语、定语;指不正经的东西。示例:我们不能走旁门歪道
- 11 六通四辟
- 谓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语法:六通四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序:“大小精粗,六通四辟,无乎不在。”
- 12 一窍通,百窍通
- 窍:孔。关键的一窍通了,百窍都通。形容关键的一点明白了,所有的也随之而明白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语法:一窍通,百窍通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他一窍通,百窍通,会得更觉容易。”
- 13 通宵达旦
- 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达:到;旦:天亮。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语法:通宵达旦联合式;作主语、状语;用于学习、工作等。示例:峻青《秋色赋 在干旱的日子里》:“满山遍野,到处是灯笼火把,通宵达旦,遍地是歌声不绝。”
- 14 旁门小道
- 犹旁门左道。出处:宋·姚宽《西溪丛语》上卷:“苏溪作歌之意,正谓旁门小道,似是而非者。”语法:旁门小道作宾语、定语;指不正经的东西。示例:明·宋濂《宏道法师碑》:“日与其徒研覆妙旨,凡旁门小道,力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