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郭同船简介
李郭同船的意思
解释:
见“李郭同舟”。
出处:
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语法:
李郭同船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故事
- 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李郭同船相关词语
- 1 殊涂同会
- 犹殊途同归。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充等传论》:“如使用审其道,则殊涂同会。”语法:殊涂同会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和光同尘
- 和光:掩饰自己的锋芒。同尘:与世俗相混同。比喻随俗而处,不露锋芒。多指随波逐流。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语法:和光同尘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休要欺三瞒四,我赵某不是与你和光同尘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 3 非同儿戏
- 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语法:非同儿戏作谓语;比喻事情很重要。示例: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 4 刻船求剑
-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出处:唐·刘知畿《史通·因习》:“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语法:刻船求剑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头脑不灵活。
- 5 一口同音
- 犹言众口一词。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语法:一口同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示例:这时又围上许多战士,一口同音说:‘谁说不是?我们永远忘不了你。’杨朔《锦绣山河》上篇七
- 6 同德协力
- 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出处:铁郎《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使其万众一心,同德协力,共逐白山之兽,追还我黄帝之魂。”语法:同德协力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7 脚踏两只船
- 踏:踩。比喻因为对事物认识不清或存心投机取巧而跟两方面都保持联系。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是脚踏两只船,别企他儿当八路,小萝卜,皮红肚里白。”语法:脚踏两只船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他是脚踏两只船,别企他儿当八路,小萝卜,皮红肚里白。(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八)
- 8 白首同归
-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白首同归”,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出处: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语法:白首同归作谓语、定语;指同死。示例: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感事而作》诗
- 9 同恶相恤
- 见“同恶相助”。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语法:同恶相恤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10 分床同梦
- 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样。出处:清·黄宗羲《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龌龊治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达之想,分床同梦。”语法:分床同梦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 11 投桃报李
-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出处:《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语法:投桃报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
- 12 顺风驶船
- 比喻自己没有主意,跟着别人说话或办事。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驶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语法:顺风驶船作谓语、宾语;指借机行事。
- 13 及溺呼船
- 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出处:《典略》:“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语法:及溺呼船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为时已晚。示例: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黄权》:“厝火积薪,其势必焚;及溺呼船,悔将无及。”
- 14 同日而论
- 犹言相提并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语法:同日而论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国传》:“明公踵伯成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