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简介
投桃报李的意思
解释: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
《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语法:
投桃报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
投桃报李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礼尚往来
成语造句
- 1.我送她礼物只是投桃报李,请你不要另作联想。
- 2.既然你送我一瓶香水,我就投桃报李回送你一束鲜花。
- 3.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 4.自古礼尚往来,所以投桃报李本是应该。
- 5.助人不要求回报,投桃报李不必要。
- 6.外国朋友送他一本画册,他回送一件工艺品,以示投桃报李之意。
英语翻译
- 英语:
return a favor with a favor <scratch my back,and I will scratch yours>
- 日语:
ももを贈(おく)られたら返礼(へんれい)にすももを送(おく)る,親密(しんみつ)に艕際(こうさい)することの例(たと)え
- 俄语:
отблагодарить подáрком за подáрок
投桃报李相关词语
- 1 报仇心切
- 急于要报仇雪恨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踌躇千百万遍,终是报仇心切,只得宁耐,看个居止下落,再作区处。”语法:报仇心切作谓语;用于处世。示例:她的儿子被鬼子打死,她报仇心切,端起机枪向鬼子扫去
- 2 知情不报
-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三章:“知情不报者,与坏人同罪。”语法:知情不报作主语、谓语、定语;指瞒而不报。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有人要挖澹台智珠的墙脚,您说我们能知情不报吗?”
- 3 有国难投
- 有国家却不能回去。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我这里叫尽屈有谁来分剖,送的我眼睁睁有国难投。”语法:有国难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7卷:“弄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叫我怎处?”
- 4 投笔从戎
-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语法:投笔从戎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投笔从戎”的经过。(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 5 救焚投薪
-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出处:《邓析子 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语法:救焚投薪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6 李郭同船
- 见“李郭同舟”。出处: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语法:李郭同船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7 乘间投隙
- 乘机挑拨离间。出处:宋·辛弃疾《九议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乐于吾之说,故切切然议之,遂使小人乘间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论以媒己私利。”语法:乘间投隙作谓语、宾语;指挑拨离间。示例:万一防闲阔略,不幸有李园,吕不韦之徒乘间投隙,岂细故哉。清·张廷玉《明史·徐文华传》
- 8 桃李天下
-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 9 投杼市虎
-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比喻毫无根据的谣言,说的人多了,让人信以为真出处:南朝·宋·臧质《举兵上表》:“蔽于流议,投杼市虎,成于十夫。”语法:投杼市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李广未封
- 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出处: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语法:李广未封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
- 11 断袖余桃
- 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亦作“断袖之欢”,“断袖分桃”,“断袖之好”,“断袖之契”,“断袖之癖”,“断袖之冤”。
- 12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语法: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作宾语、定语;用于避嫌。
- 13 义气相投
-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出处: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语法:义气相投作谓语、定语;指情投意合。示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一道这末久,都是义气相投,心贴心的。”
- 14 感恩图报
- 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出处:宋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语法:感恩图报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示例:如果能培植他出镇方面,则感恩图报,声气相应,岂不是平添了一条臂膀。(高阳《清宫外史》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