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之合简介
延津之合的意思
解释:
见“延津剑合”。
出处:
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延津之合’矣。”
语法:
延津之合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延津之合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延津剑合
延津之合相关词语
- 1 置之死地而后生
-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语法:置之死地而后生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示例:《北史·刘武传》:“军士去家二千里,后有黄河之难,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 2 一为之甚
- 莫声谷肩头落入他的掌心,他五指只须运劲一捏,莫声谷的肩头非碎成片片、终身残废不可。
- 3 不时之需
-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出处: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语法:不时之需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示例: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 4 自新之路
- 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出处:《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语法:自新之路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5 一面之交
-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表示交情不深。出处:汉 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语法:一面之交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交情很浅。示例:咱们总算有一面之交,在兵营里你伺候过我;再说咱们又都是街面上的人,所以我担着好大的处分来给你送个信。(老舍《骆驼祥子》十一)
-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出处:《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宋 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 7 正正之旗
-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语法:正正之旗作宾语、定语;指军威。示例:看子牙兵按五方而出,左右顾盼,进退舒徐,纪律严肃,井井有条,兵威甚整,真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
- 8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9 南方之强
- 南方坚强刚毅之人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语法:南方之强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鲁迅《北人与南人》:“最后投降……是矢尽援绝,这才罢战的南方之强。”
- 10 怀土之情
-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出处: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语法:怀土之情作宾语;指怀念故乡的情感。
- 11 耳顺之年
-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语法:耳顺之年作宾语;指60岁。示例: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 12 犬马之劳
- 犬马:古时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替主子奔走的犬马;以表示忠诚。比喻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出处:《晋书 段灼传》:“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语法:犬马之劳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李某不才,食禄多矣,无功报德,愿施犬马之劳。(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三回)
- 13 胡越之祸
- 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因此用“胡越之祸”来比喻战祸。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语法:胡越之祸作宾语;比喻战祸。
- 14 义方之训
- 义方:比喻为人应遵守的道理。教人遵守做人之道的训言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语法:义方之训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汉·蔡邕《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义方之训,如川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