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之需简介
不时之需的意思
解释: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出处: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语法:
不时之需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
示例:
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成语造句
- 1.他不吸烟,家里放着香烟是为了款待客人,以备不时之需。
- 2.夏天出门最好带把雨伞,以备不时之需。
- 3.要有充分的商品储备,以应不时之需,这样,人心才会安定。
- 4.我不想把这些额外收入花掉,我打算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 5.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 6.先养兵蓄锐,亦应不时之需。
成语故事
- 宋朝时期,密州知府苏轼因为写诗被诬陷入狱,后来被贬到黄州团副使。他在黄州期间,遇到两位好朋友。朋友弄到一条新鲜鲈鱼,苏轼问夫人要酒,夫人王闰之早就给他准备酒以备他不时之需,他们乘船去游赤壁,一直玩到尽兴而归
英语翻译
- 英语:
untimely needs <something which may be needed any time>
- 其他:
<德>für spǎteren Bedarf <zum jederzeitigen Gebrauch>
不时之需相关词语
- 1 不可小觑
- 意思是不可小看
- 2 自新之路
- 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出处:《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语法:自新之路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3 一时独步
-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出处:《晋书·陆喜传》:“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宣和画谱》卷十一:“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 4 留落不遇
- 遇:碰到。旧指际遇不好,很久得不到提拔。出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
- 5 一面之交
-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表示交情不深。出处:汉 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语法:一面之交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交情很浅。示例:咱们总算有一面之交,在兵营里你伺候过我;再说咱们又都是街面上的人,所以我担着好大的处分来给你送个信。(老舍《骆驼祥子》十一)
- 6 不识起倒
- 识:知道,认识。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2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你还不识起倒?去了罢!”语法:不识起倒作谓语、定语;指不知好歹。示例:费小胡子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曾老二一定把吴荪甫缠的头痛。茅盾《子夜》十
- 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出处:《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宋 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 8 终日不倦
- 整天不知厌倦。指埋头学习出处:《孔子家语·致思》:“吾闻可以为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语法:终日不倦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9 不拘细节
- 犹不拘小节。出处:《旧唐书 文苑传中 元万顷》:“万顷属文敏速,然性疏旷,不拘细节,无儒者之风。”语法:不拘细节作谓语、定语;指不注意生活小节。
- 10 比而不党
- 比:亲近;党:偏私。 亲近而不偏私。出处:《国语·晋语》:“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
- 11 瓦罐不离井口破
-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担着风险干事难免会失手出处:明·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二夫人,你是伴当,你两个有这等勾当,道不的瓦罐不离井口破。”语法:瓦罐不离井口破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12 水泄不透
- 同“水泄不通”。出处:鲁迅《而已集·扣丝杂感》:“我觉得他的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语法:水泄不透作谓语、状语;形容道路阻塞。
- 13 供不应求
-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出处:《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语法:供不应求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人或商品。示例:目前这种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需要调整计划,增加生产。
- 14 首尾不应
- 指前后不能相互呼应出处:钱俨(宋)《吴越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