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应求简介
供不应求的意思
解释: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出处:
《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
语法:
供不应求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人或商品。
示例:
目前这种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需要调整计划,增加生产。
成语造句
- 1.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上的商品供不应求。
- 2.一种商品在市场供不应求时,企业与商业部门决不能降格以求,损害消费者利益。
- 3.目前这种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需要调整计划,增加生产。
- 4.机会是一样分布不均但人人都有的东西;幸福无处不在,可还是供不应求;鸟翼上系上黄金,鸟就飞不起来;财富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
- 5.这一新产品上市后,一直供不应求。
- 6.这个广告一打出去,货物供不应求的局面定可翘足而待。
英语翻译
- 英语:
supply falls short of demand <demand exceeds supply >
- 日语:
供給が需要(じゅよう)に応(おう)じきれない
- 俄语:
спрос превышáет предложéние
- 其他:
<德>das Angebot kann die Nachfrage nicht befriedigen<法>l'offre ne satisfait pas,ne répond pas à la demande
供不应求相关词语
- 1 不时之需
-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出处: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语法:不时之需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示例: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 2 不可小觑
- 意思是不可小看
- 3 留落不遇
- 遇:碰到。旧指际遇不好,很久得不到提拔。出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
- 4 不识起倒
- 识:知道,认识。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2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你还不识起倒?去了罢!”语法:不识起倒作谓语、定语;指不知好歹。示例:费小胡子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曾老二一定把吴荪甫缠的头痛。茅盾《子夜》十
-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出处:《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宋 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 6 终日不倦
- 整天不知厌倦。指埋头学习出处:《孔子家语·致思》:“吾闻可以为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语法:终日不倦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7 不拘细节
- 犹不拘小节。出处:《旧唐书 文苑传中 元万顷》:“万顷属文敏速,然性疏旷,不拘细节,无儒者之风。”语法:不拘细节作谓语、定语;指不注意生活小节。
- 8 比而不党
- 比:亲近;党:偏私。 亲近而不偏私。出处:《国语·晋语》:“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
- 9 瓦罐不离井口破
-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担着风险干事难免会失手出处:明·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二夫人,你是伴当,你两个有这等勾当,道不的瓦罐不离井口破。”语法:瓦罐不离井口破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10 水泄不透
- 同“水泄不通”。出处:鲁迅《而已集·扣丝杂感》:“我觉得他的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语法:水泄不透作谓语、状语;形容道路阻塞。
- 1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12 一隙不通
- 隙:空隙,孔。一孔不通。
- 13 首尾不应
- 指前后不能相互呼应出处:钱俨(宋)《吴越备史》
- 14 浆水不交
- 浆水不沾。谓为官清廉,无取于民。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少给佐吏,浆水不交。为从事,大小毕举,郡县敛手。”语法:浆水不交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官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