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之强简介
南方之强的意思
解释:
南方坚强刚毅之人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语法:
南方之强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鲁迅《北人与南人》:“最后投降……是矢尽援绝,这才罢战的南方之强。”
成语造句
- 1.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寞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
- 2.海霞刚健明秀,建树燕台,北方之强也;文彦浑厚雅逸,载誉申江,南方之强也。
- 3.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寞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
南方之强相关词语
- 1 多文强记
-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出处:《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 2 怀土之情
-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出处: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语法:怀土之情作宾语;指怀念故乡的情感。
- 3 耳顺之年
-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语法:耳顺之年作宾语;指60岁。示例: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 4 犬马之劳
- 犬马:古时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替主子奔走的犬马;以表示忠诚。比喻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出处:《晋书 段灼传》:“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语法:犬马之劳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李某不才,食禄多矣,无功报德,愿施犬马之劳。(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三回)
- 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张鸿《续孽海花》第57回:“你不轻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晓得怎么结局呢!”语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新生事物。示例: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下面请看第四部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6 言之不尽
- 说也说不完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欲说交颐两行,言之不尽,他们亲自到门墙。”语法:言之不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东郭之迹
- 谓鞋破底穿,足迹印地。形容穷困潦倒。
- 8 凾刃之地
- 比喻狭小的地方。 明 方孝孺 《题郑叔致字辞後》:“譬諸破竹焉,既得凾刃之地,一節之後將豁然矣。”
- 9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语法: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示例:贫农们不怕失掉什么。他们中间有很多人,确实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10 强兵猛将
- 强兵:强大的军队;猛将:威猛的武将。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语法:强兵猛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文芸看看手下虽有强兵猛将,无奈这阵围在关前,不能攻打城池,徒自发急。”
- 11 亡国之声
- 指淫靡的音乐。出处:《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语法:亡国之声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孔子家语·辨乐解》
- 12 操之过切
- 指处事过于急切。出处:闻一多《论文艺的民主问题》:“我个人看来,目前的民主运动的确战斗性不够,也许有些老辈人认为操之过切,反而不好。”语法:操之过切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别人不要鲁莽。
- 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14 正正之旗
-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语法:正正之旗作宾语、定语;指军威。示例:看子牙兵按五方而出,左右顾盼,进退舒徐,纪律严肃,井井有条,兵威甚整,真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