凾刃之地简介
凾刃之地的意思
解释:
比喻狭小的地方。 明 方孝孺 《题郑叔致字辞後》:“譬諸破竹焉,既得凾刃之地,一節之後將豁然矣。”
凾刃之地相关词语
- 1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语法: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示例:贫农们不怕失掉什么。他们中间有很多人,确实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2 亡国之声
- 指淫靡的音乐。出处:《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语法:亡国之声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孔子家语·辨乐解》
- 3 操之过切
- 指处事过于急切。出处:闻一多《论文艺的民主问题》:“我个人看来,目前的民主运动的确战斗性不够,也许有些老辈人认为操之过切,反而不好。”语法:操之过切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别人不要鲁莽。
- 4 同气之亲
- 指同胞兄弟。出处:《后汉书·东平献王苍传》
- 5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累:堆迭,积聚。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法: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坎井之蛙
- 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语法:坎井之蛙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见识短浅的人。示例: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汉 桓宽《盐铁论 复古》)
- 7 魁垒之士
- 魁垒:光明磊落;士:旧时指读书人。为人正直,胸怀坦荡的人。出处:《汉书·鲍宣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
- 8 水过地皮湿
- 1.喻多少也沾一点利益。《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如今没别的,‘水过地皮湿’,姑娘就是照师傅的话,实打实的这么一点头,算你瞧得起这个师傅了。”2.喻仅及表面,未能深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5期:“中年教师的工作负担重,不可能长时间地坐下来读书,若不围绕着科研进修,容易形成泛览,‘水过地皮湿’。”
- 9 辽东之豕
- 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豕:古称猪。 比喻少见多怪。出处:《后汉书·朱浮传》:“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 10 一面之辞
- 见“一面之词”。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语法:一面之辞作主语、宾语;用于说话。示例:据媒人一面之辞,所以派人相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
- 11 再生之德
- 指救命的恩德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贤妻,牌头金玉之言,实为再生之德。”语法:再生之德作主语、宾语;指恩情。示例: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8回:“使小侄不至漂泊,那便是伯伯再生之德了。”
- 12 不啻天地
- 不啻:无异于。无异于天地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出处: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贱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谊,从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
- 13 东郭之迹
- 谓鞋破底穿,足迹印地。形容穷困潦倒。
- 14 言之不尽
- 说也说不完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欲说交颐两行,言之不尽,他们亲自到门墙。”语法:言之不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