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古德

加拿大奥斯古德法学博士2022年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

4-6月。加拿大法律博士一般在面试后的3-6周出结果,面试之前学生需要准备好所需材料,面试时语言交流要顺畅,态度要诚恳,这样就会给面试官一个好印象,面试通过的几率就会相对大一些。快的会在面试后一周内拿到offer,慢的话需要等两、三个月的时间。
wpBeta2023-05-21 08:46:071

查尔斯·埃杰顿·奥斯古德的个人贡献

语义分化(Semantic Differential)法,又称语义差异法,是一种结合联想与评估程序来研究事物意义的测量方法。它源自伴生感觉(synesthesia)的研究,所谓伴生感觉是指当我们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会得到另一种感官在接受刺激时所产生的感觉。例如:“音乐 - 颜色”的关联(以音乐感觉颜色)、“音乐 - 心情 - 颜色”的关联、“听觉 - 心情”的关联,以及“颜色 - 形状”的关联等。研究者发现受试者在伴生感觉上有共通的倾向,比如:快节奏、激动的音乐与红色、明亮的色彩有联想,慢节奏、忧郁的音乐与颜色中的蓝色、黑色有关连,同时也有沉重感觉的联想。奥斯古德等为进一步了解此共通性是否同样存在于语言文化中,让 100 位受试者进行意义对立测验,每个题目由两对意义相反的形容词组成,受试者需在第二对形容词中圈选与第一对形容词中大写的字有关联意义的词,例如:大 - 小;软 - 硬。研究结果发现与先前音乐 - 心情及颜色 - 形状伴生感觉研究中有相同的关联结果,例如,96% 的受试者有大与硬的联想,近与快联想的有 86%,明亮与欢乐联想的有 96%,高音与向上联想的则有 98% 等。此外,奥斯古德等也发现在不同文化之间也有类似的伴生感觉倾向,例如,好的事物通常与上及明亮(白色)相关连,不好的事物则常与下及暗(黑色)相关连。综合以上的发现,奥斯古德认为人类在语言里的隐喻以及颜色 - 音乐等的伴生感觉,可利用人类经验中两维或是更多维度的平行向度来描述,而这些向度可利用在成对词义相反的形容词所构成之等距连续区间来加以定义。由此发现,1957 年奥斯古德与苏希(G. J. Suci)坦南鲍姆(P. H. Taunenbaum)发展了语义分化法。语义分化法由被评估的事物或概念(concept),量尺(scale),受测者(subject)等三个要素构成。第一个要素是选定被评估的对象,可为具体或抽象的事物。第二个要素由若干量尺组成,这些量尺是由成对的对立形容词所构成的,量尺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包括奥斯古德所谓的语义空间(semantic space)中的三个主要维度:评价(evaluation):泛指对某种事物的价值予以评定的历程,如好的 - 坏的、高雅的 - 低俗的;力量(potency):指将来有机会学习或接受训练时可能达到的程度,如强的 - 弱的、坚硬的 - 柔软的;行动(activity):个体对于各种活动的参与性,如积极的 - 消极的、活泼的 - 呆板的。奥斯古德发现,一旦某个人或物被置于这三个维度上,即使有再多的评定,也无法增加对这个人的信息。同时在这三个维度中,评价是最重要的维度,一旦人们对他人在这个维度上定位,那么对这个人的其他知觉也基本落在同一地方。而评价的等级,为了产生中性点(neutral point),一般常用的是五级和七级,中性点表示没有该感觉意义,越往两端表示该感觉意义强度越高。第三个要素是受测者,也就是样本,样本数最少要 30 人,才能得到较稳定的资料。奥斯古德提出的形容词搜集方法有两种:联想法∶对所提出的概念,分别从多数的受测者搜集其第一印象的语汇。文献调查法:从辞典或是与该概念的相关文章中抽出单语方式。语义分化法示例例如,请学生在三对相反形容词形成的量尺,于适当的位置上做记号以评估“计算机病毒”的意义,如上图所示。在进行时,依据在感情意义上的评定,在这七个等级之中最适合的一个上打上“x”号。当受试者填答完毕后,研究者可对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因素分析,计算不同受试在语义空间的距离,来分析比较受试在受测概念上看法的差异。语义分化实施简单,不受语言差异以及教育程度的影响,并能由不同的角度(维度或因素)来了解受试者对某个概念或是事物的看法。许多心理家认为,奥斯古德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许多高级心理活动的有用工具。 1949 年,奥斯古德提出了能预测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效果的“迁移与倒摄曲面”(transfer and retroaction surface,或称迁移曲面)三维模式图。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与倒摄曲面是他在总结大量对偶联想式学习迁移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偶联想学习的一般形式是给学生一系列成对的材料(由词汇或无意义音节组成),这些成对材料的第一项称为刺激项目,第二项称为反应项目。迁移与倒摄曲面即表明了刺激或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反应的相似程度与迁移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绿色曲面即为迁移与倒摄曲面。正负迁移在 Z 轴上通过 0 点的水平面来分界。在该平面之上为正迁移,在该平面之下为负迁移。与该平面相交表示迁移为零,S 轴表示新旧课题之间反应相似性的变化,从相同的反应到对抗的反应。R 轴表示新旧课题之间刺激相似性的变化,从相同刺激到无关刺激。由此可见,迁移的性质和数量是刺激条件和反应两者相似性变化的函数。在迁移曲面上可以看出,若先后两种材料的刺激相同(SI),反应亦相同(RI),则两种学习的迁移最大,即出现最大的正迁移。若先后两种学习材料刺激相同,反应由相似(RI)到不同至对抗(RA),则迁移由正到负,以至最大的负迁移。如果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反应不同或对抗,刺激由不同到相同,则负迁移由最小到最大。如果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刺激不同,反应由相同到不同,以至对抗,迁移效果都是零。如果前后两种学习的反应相同,刺激由不同到相似以至完全相同,则两种学习的正迁移从零至最大。迁移与倒摄曲面(注意图例的刺激和反应标反了)奥斯古德发现,当两套学习材料的刺激和反应相似性发生一系列变化时,迁移的性质和程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先后学习源任务的刺激材料相似性不断增加时,在后继任务相同的情况下,会产生正迁移作用,其强度从 0 到 +∞;在后继任务不同或无关的情况下,会产生负迁移,其强度从 0 到 -∞。当先后学习的反应材料相似性不断增加时,在刺激材料不同或无关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迁移作用;在刺激材料相同的情况下,产生从负到正的迁移作用,其强度从 -∞ 到 +∞。达列特(K.M. Dallet, 1962)选了四种相似程度不同的刺激材料和三种相似程度不同的反应材料进行学习迁移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奥斯古德的迁移理论模型。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不仅能够解释和描述对偶联想学习的迁移情况,而且还适用于解释类似的技能学习迁移。例如先学习骑自行车,然后学习驾驶摩托车,这两种学习属于刺激相似、反应也相似的学习,所以会出现正迁移。再如在一种装置上学到了一种特殊的反应动作,然后又在这种装置上要求学会恰恰相反的一种动作反应,就存在着极大的负迁移或干扰。例如,驾驶员学习驾驶一架飞机,飞机的节气阀需要拉杠杆才能打开,然后却改为推杠杆才能打开,这就使后一种推压杠杆的学习受到极大的干扰。当然,三维迁移模式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例如,根据三维迁移模式,对抗性反应比不同反应产生更大的负迁移,但至今尚无可靠的证据证实这一点。此外,在刺激不同的两种学习中,如果反应相同,并经过大量的练习,也会产生正迁移。这一点也与奥斯古德三维迁移模式的预测不同。 1955 年奥斯古德和坦南鲍姆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在预测态度旷变中的一致原则”一文,提出协调理论。协调理论(congruity theory)着重研究个体 P(Person)与对象 O(Object,事件、概念、事物等)及对象的来源 S(Source)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个体 P 对来源 S 有特定态度,对对象 O 也有一个态度,当 S 对 O 表示看法后,P 对 S 或 O 都会做某一程度的改变,而达到平衡。协调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能够对态度改变的方向和程度作比较精确的预测。和谐理论所考虑的对象,是个人对之怀有正面态度或反面态度的成对认知元素。和谐理论指出,当某一具有极端数值的态度和另一具有相反数值的态度配对成双时,极端的态度不易改变。例如:一位深受个体(P)喜欢,拥有表示个人喜欢程度值 +3 的教师(S)如果公开表示:他深好某种个体(P)厌恶程度值 -1 的佛教思想,则个体(P)极可能对佛道思想变得较具好感,但对教师(S)的态度却可能不会有多大的改变。 协调理论奥斯古德认为,当 P 对 S 和 O 态度相似、而 S 对 O 主张否定时,或是当他对 S 与 O 态度不同、而 S 对 O 主张肯定时,不协调都会存在。即三者之间只有一个否定关系,或者所有关系都是否定的,就会出现不平衡。这一点与 F.海德的“平衡”关系的模式是一致的。例如,当一个人从一个他不信任的媒体那得知一个评价负面的事件,如果这个人同样对这个事件持负面评价的话,会产生“不协调”,因为这时三个关系都是否定的。因此,为了达到协调,个体很可能改变自己对这个事件的态度。
陶小凡2023-05-21 08:46:071

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与倒摄曲面是他在总结大量对偶联想式学习迁移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偶联想学习的一般形式是给学生一系列成对的材料(由词汇或无意义音节组成),这些成对材料的第一项称为刺激项目,第二项称为反应项目。迁移与倒摄曲面即表明了刺激或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反应的相似程度与迁移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绿色曲面即为迁移与倒摄曲面。正负迁移在 Z 轴上通过 0 点的水平面来分界。在该平面之上为正迁移,在该平面之下为负迁移。与该平面相交表示迁移为零,S 轴表示新旧课题之间反应相似性的变化,从相同的反应到对抗的反应。R 轴表示新旧课题之间刺激相似性的变化,从相同刺激到无关刺激。由此可见,迁移的性质和数量是刺激条件和反应两者相似性变化的函数。在迁移曲面上可以看出,若先后两种材料的刺激相同(SI),反应亦相同(RI),则两种学习的迁移最大,即出现最大的正迁移。若先后两种学习材料刺激相同,反应由相似(RI)到不同至对抗(RA),则迁移由正到负,以至最大的负迁移。如果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反应不同或对抗,刺激由不同到相同,则负迁移由最小到最大。如果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刺激不同,反应由相同到不同,以至对抗,迁移效果都是零。如果前后两种学习的反应相同,刺激由不同到相似以至完全相同,则两种学习的正迁移从零至最大。学习迁移的类型
北境漫步2023-05-21 08:46:061

彼得·奥斯古德的简介

斯坦福桥之王——奥斯古德 the King of Stamford Bridge - Peter Osgood (1947-2006)1964年,奥斯古德17岁便代表切尔西完成了他的处子秀,在那场比赛中他梅开二度,并迅速奠定了他在斯坦福桥的主力中锋的地位。至今,他还被认为是切尔西百年来的最佳前锋。切尔西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切尔西俱乐部非常热爱和尊重奥斯古德,球迷也给了他‘斯坦福桥之王"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今天的确是个令人悲伤的日子。”1970年在老特拉福德与利兹联的补赛中,正是凭藉奥斯古德著名的鱼跃球,切尔西首次捧起了足总杯。在1971年,作为主力前锋的奥斯古德率领切尔西在欧洲优胜者杯决赛中击败皇马夺得冠军。奥斯古德共代表切尔西出场380次,打入150粒进球,是俱乐部历史上进球第四多的球员(仅次於Frank Lampard、Bobby Tambling 和 Kerry Dixon)。1974,他离开了切尔西。奥斯古德的前队友罗恩-哈里斯也表达了对他的缅怀之情。他说:“人们或许会说佐拉是切尔西的最佳球员,但是我认为彼得是最伟大的。他身材高大,技术出众,是一位视进球如家常便饭,令对方后卫胆寒的射手。他是斯坦福桥的传奇,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在彼得踢球的那个年代,后卫的防守非常野蛮粗暴,但他依然能攻入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进球。”奥斯古德的前队友约翰-霍林斯表示:“奥斯古德是一位高产射手。在他当打之年便选择了退役,这令很多人感到惋惜。他还是一位谦谦君子,无论和谁打交道,他都表现得很有礼貌。”在1978年重返切尔西之前,奥斯古德曾为南安普顿效力。在他的率领下,南安普顿在1976年的足总杯赛中出人意料地战胜了曼联。南安普顿主席约翰-莫蒂摩尔表示:“奥斯古德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球员。我们为他的离去感到悲伤。他最大的财富就是他脚下的技术。他没有闪电般的速度,在训练中也不愿意多跑动,但他却能很好地控制住足球,球就像粘在他脚一样。同时,他还有出众的滞空能力,他经常能够上演一锤定音的好戏。在更衣室,奥斯古德还是一个很好的伙伴。”奥斯古德曾经4次为英格兰代表队出场。奥斯古德的基本信息中文全名:彼得-莱斯利-奥斯古德去世地点:伯克郡斯劳(Slough)位置:前锋俱乐部生涯时间 俱乐部 国家地区 联赛出场数及进球数1964-1974 切尔西(Chelsea) 英格兰 279 1031974-1977 南安普敦(Southampton) 英格兰 126 281976-1977 租借至诺威奇(Norwich City) 英格兰 3 01978 费城暴怒(philadelphia Fury) 美国 22 11978-1979 切尔西(Chelsea) 英格兰 10 2国家队生涯时间 国家队 出场数及进球数1970-1973 英格兰 4 0 身穿20号球衣荣誉1970年英格兰足总杯冠军 切尔西1971年欧洲优胜者杯冠军 切尔西1976年英格兰足总杯冠军 南安普敦
阿啵呲嘚2023-05-21 08:46:061

解释下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最好配实例。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特点  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  2、该模式的重点不是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参与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的阶段都依次扮演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这些角色。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缺陷  1、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平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合。  2、该模式体现了人际传播的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合大众传播的过程。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德循环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CarieVinne 2023-05-21 08:46:061

奥斯古德施拉特病是什么 及病症

我不知道淋病是什么样的 所以我就想知道,如果的了回有什么症状。应该去...如果治疗及时、合理,急性淋病是完全可以彻底治愈的。症状持续两个月以上称为...
陶小凡2023-05-21 08:46:062

有人知道罗伯特奥斯古德(Robert Osgood)吗?

罗伯特·奥斯古德,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研究专家,曾任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ROBERT E. OSGOOD, the third dean of SAIS, was a highly respected expert in foreign policy and the author of several significant text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e played a key role at SAIS for 25 years until his death in 1986. He was the School"s director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nd co-director of Security Studies, but perhaps his most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SAIS was his role in developing what has been called the "SAIS approach," the analysis of policy based on strong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concepts. He also launched the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 for mid-career professionals. Outside of his involvement with SAIS, Dr. Osgood was named director of the Washington Center for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 1967, served in 1969-70 on the U.S.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and was a member of the secretary of state"s Policy Planning Council from 1983 to 1985.
tt白2023-05-21 08:46:061

求解释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

写的好看没有比这个好的了
此后故乡只2023-05-21 08:46:062

有谁知道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里怎么区分释码和译码??

这个模式首先施拉姆借鉴了奥斯古德的观点,一个人既可以是传者也可以是受者。所以一个人在接收外来信息的时候,他是一个受者,此时他是一个译码者的角色。译码的定义是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回信息的意义。所以当受者对接收的信号首先还原成符号,进而分析信息的意义。他要对信息的意义进行解释,加上自己的理解,这时他又是释码者的角色,他要为以后如何向外传递信息做准备。当他按照自己的经验解释信息之后,储存到信宿后,要向外传递信息时,他是一个传者,储存信息的信宿充当了传者的信源,他进行编码向外传递信息,是个编码者的角色。这个模式本就是个高度循环的模式,每个传播单位都充当着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编码者与释码者本就区别不大,可以理解为接收信息后再进一步解释,为编码做准备。只有施拉姆的两个模式里有这样的区分,别的模式都没有。
余辉2023-05-21 08:46:061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介绍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是 广泛于各种场景的运行模式。
墨然殇2023-05-21 08: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