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坟五典简介
三坟五典的意思
解释: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语法:
三坟五典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最早的古籍。
示例:
林语堂《闲话说东坡》:“也许竹书纪年,或什么三坟五典真有记载。”
成语造句
- 1.三坟五典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此人胸罗万象,三坟五典,奇门遁术,各派武功俱都通晓。
- 3.函谷关令尹喜原为周代楚康王之大夫,自幼博览三坟五典,精研河洛易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4.不仅仅对易经有着独到的了解,远古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
- 5.当此之时也,无三光五岳之名,无三皇五帝之作,无三坟五典之书,列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也。
- 6.当年,创汉功臣张良之八世孙张道陵生性好学,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皆极其妙;诸子百家,三坟五典,所览无遗。
三坟五典相关词语
- 1 三言五语
-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三言五语,包括不住,一时竟大为起难来。”语法:三言五语作主语、宾语、状语;形容说话简明扼要。示例:曲波《林海雪原》:“我三言五语把那伙小子给打发走了。”
- 2 隔三岔五
- 每隔不久,时常。
- 3 三班六房
- 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语法:三班六房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借指衙门的办事机构。示例: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你能直接同两县衙门里三班六房的朋友,或各街坐卡子的老总们,打堆顽耍。”
- 4 血国三千
- 喻指众多的诸侯国。商贾及得国者可以从中取利,犹如蚊虫有无穷的血源可以吸食自肥,故称。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問﹞‘貨殖。’曰:‘蚊。’曰:‘血國三千,使捋疏,飲水,褐博,没齒無愁也。’” 汪荣宝 义疏:“ 宋 ( 宋咸 )云:‘三千國者,昔 禹 會 塗山 ,執玉帛者萬國,於 商 周 之世,已漸并之矣,故至 漢 但可三千而已。’ 吴 ( 吴祕 )云:‘ 周 一千八百國,而 漢 郡國一百三、縣邑千三百一十四,云三千者,蓋貨殖之人倍取於國,且言其多歟?’ 司馬 ( 司馬光 )云:‘三千,言其衆也。
- 5 调三斡四
- 挑拨是非。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斡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语法:调三斡四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示例:他正是节外生枝,调三斡四,只教你大浑家吐不的咽不的这一个心头刺。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
- 6 三般两样
- ①多个。②耍手段,弄花样。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天下只是一个道理,更无三般两样。”语法:三般两样作谓语、宾语;指耍手段。示例:唱戏的小粉头们都三般两样,掂人的分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
- 7 五步成诗
-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出处: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语法:五步成诗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 8 诗家三昧
- 作诗的诀窍。出处: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语法:诗家三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王士禛《香祖笔记》第六卷:“余尝观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曰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
- 9 三迁之教
- 汉 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语法:三迁之教作宾语、定语;指教育后代。示例:他采取三迁之教,把孩子送到重点大学学习
- 10 不成三瓦
-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出处:《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 11 一呼三颠
- 比喻动摇、不稳定。出处:汉·焦延寿《易林·需之节》:“鸟鸣既端,一呼三颠。动摇东西,危栗不安,疾病无患。”
- 12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出处: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语法:半夜三更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泛指深夜。示例:他常常工作到半夜三更。
- 13 丢三忘四
- 见“丢三落四”。出处:《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语法:丢三忘四作宾语、定语;指粗心。示例:她经常丢三忘四,打坏东西,青稞在锅里炒糊了,牛乳挤不干净,甚至割着草会把刀丢了。刘克《央金》
- 14 一身三手
- 一个人身上长三只手。比喻虽多无用。出处:汉·焦延寿《易林·睽之节》:“一身三手,无益于辅。两足共节,不能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