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央西告简介
东央西告的意思
解释:
谓到处恳求。
出处: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口里虽如此说,心中割舍不下,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
语法:
东央西告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东央西告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东央西浼
英语翻译
- 英语:
entreat for help from place to place
东央西告相关词语
- 1 东差西误
- 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原约一到任所差人进京图干此事,谁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这里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个信来,定是东差西误的。”语法:东差西误作宾语、定语;用于办事。
- 2 送佛到西天
-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 3 东扭西捏
- 扭捏作态,不爽快。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与他,又要减你的价钱,准算过,便有几两赢余,要他找绝,他又东扭西捏,朝三暮四,没有得爽利与你。”语法:东扭西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
- 4 东风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出处: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语法:我当初劝谏你多少来,你就当东风吹马耳,反被旁人说我是苛待妾的,今日你可省得了!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示例:我当初劝谏你多少来,你就当东风马耳,反被旁人说我是苛待妾的,今日你可省得了!(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
- 5 东偷西摸
- 指暗中干不正当的事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0回:“她还是馋猫儿似的东偷西摸。”语法:东偷西摸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惯盗。示例:我们不能干东偷西摸的事情
- 6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南山:终南山。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出处:明·柯丹邱《荆钗记·庆诞》:“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语法: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作谓语、定语;用于祝福,可分开使用。示例: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2回:“将八盆松景从板箱抬出一看,却是用松针扎成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大字,却也做的新奇。”
- 7 东搜西罗
- 指到处寻找与搜集出处:许地山《空山灵雨 补破衣的老妇人》:“我们所为,原就和你一样,东搜西罗,无非是些绸头布尾,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语法:东搜西罗作谓语、定语;指到处搜集。示例:他整天都在东搜西罗,终于拼凑完这篇论文
- 8 付与东流
- 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出处:唐·高适《封丘县》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语法:付与东流作谓语、定语;比喻成果丧失,前功尽弃。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王夺我政权,又加兵于我,三世勤王之绩,付与东流。”
- 9 东躲西逃
- 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2回:“这公子左冲右突,那番兵东躲西逃,直杀透番营。”语法:东躲西逃作谓语、状语;指惊慌。示例: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37回:“后来晓得庞妃还要加害,只得东躲西逃。”
- 10 东讨西伐
- 同“东征西讨”。出处: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语法:东讨西伐作谓语、定语;指战争。
- 11 东平之树
-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东平思王 刘宇﹞立三十三年薨” 颜师古 注引 三国魏刘劭王象 《皇览》:“ 东平思王 冢在 无盐 ,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 ”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 南朝梁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沼书》:“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北周庾信 《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游魂寃结,非无 广汉 之城;久客思归,唯有 东平 之树。”
- 12 东山再起
-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出处: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语法:东山再起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示例: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 13 西施捧心
- 西施:春秋越国美女。指美女病态更加娇美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语法:西施捧心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宋·马永卿《懒真子》第一卷:“西施捧心而颦,邻人笑之,人皆弃而走。”
- 14 东海逝波
- 东逝大海的波涛。比喻大势已去,无法挽回。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语法:东海逝波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