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楫中流简介
扣楫中流的意思
解释:
犹中流击楫。
扣楫中流相关词语
- 1 饥焰中烧
- 犹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 王蟾香》:“日既暮,枵腹独行衢市间,饥焰中烧,无所为计。”语法:饥焰中烧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饥饿。示例:临近中午,我已经饥焰中烧了
- 2 恶居下流
-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出处:《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语法:恶居下流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3 百世流芳
- 美名永传于后世。出处:明 徐霖《绣襦记 逼娃逢迎》:“贱人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烟花寨,休思百世流芳也。”语法:百世流芳作谓语;指好名声。示例:红旗半下悼英雄,百世流芳建大功。《杭州日报》1977.1.6
- 4 火中取栗
- 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却一无所得。出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语法:火中取栗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 5 中原逐鹿
- 中原:古代指我国中部;跟边疆相对而言;逐:追逐;鹿:比喻政权或争逐的对象。旧时比喻群雄在中原争夺天下;也作“逐鹿中原”。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语法:中原逐鹿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北伐战争时期,几支军阀武装中原逐鹿,使百姓深受其苦。
- 6 同中之异
- 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出处:《清史稿·凌廷堪传》:“乃区为八例,以明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 7 手中败将
- 在战争中被自己打败或在竞赛中输给自己的人。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此乃石厚手中败将,全不耐战,何足惧哉!”
- 8 流血浮丘
- 流的血可以把山丘漂起来。 比喻战争中死伤的人极多。出处:《管子·轻重丁》:“国有彗星,必有流血浮丘之战。”
- 9 浮称流说
- 称:称引。广泛称引,丰博谈论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要略》:“故为之浮称流说其所以能听,所以使学者孳孳以自几也。”语法:浮称流说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
- 10 百中百发
- 中:射中目标。发:发射。形容射箭、投掷或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从不落空。同“百发百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料是飞虎赶来,挂下画戟,取火龙标掌在手中,此标乃异人秘授,出手烟生,百中百发。”语法:百中百发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射击技术高明。
- 11 击中要害
- 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正打中致命的部位。出处:《后汉书 来歙传》:“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语法:击中要害作谓语、宾语;指打中致命的部位。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11章:“不等他反应过来,已经是拳拳击中要害了。”
- 12 中正无邪
- 中正:端庄正直;邪:邪僻,不正派。端庄正直,没有偏邪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语法:中正无邪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流金铄石
-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语法:流金铄石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天气酷热。示例:季月烦暑,流金铄石,聚蚊成雪,封狐千里。(《南史 梁武帝诸子传》)
- 14 当轴处中
- 正处在车轴的中间。比喻官居要位。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杂论》:“车丞相即周吕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语法:当轴处中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官居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