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逐鹿简介
中原逐鹿的意思
解释:
中原:古代指我国中部;跟边疆相对而言;逐:追逐;鹿:比喻政权或争逐的对象。旧时比喻群雄在中原争夺天下;也作“逐鹿中原”。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语法:
中原逐鹿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
北伐战争时期,几支军阀武装中原逐鹿,使百姓深受其苦。
中原逐鹿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逐鹿中原
成语造句
- 1.孙氏于是在江东发展,未参与中原逐鹿。
- 2.当年,刘邦、项羽争夺天下,中原逐鹿,战事频频,最后,刘邦扫灭群雄,终于一统天下。
- 3.中原逐鹿,兵马冲击,回肠荡气应生,痛砍敌子。
- 4.只有这巫门在中原大地上默默无闻,何也?中原逐鹿,黄帝大败蚩尤,斩其首于九黎,这蚩尤,就是巫门大帝,从此巫门不兴,被佛道两家联合压制。
- 5.明末清初,刀兵四起,大明、满清、义兵中原逐鹿,各方英雄侠客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 6.五千年华夏征战,八百里中原逐鹿。
成语故事
- 晋朝时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中赵国国王石勒十分有才干,但自以为是,有一次他问大臣徐光他能与历史上哪位皇帝相提并论。徐光答复为汉高祖刘邦。他笑道他只能做刘邦的部下,但与刘秀并驱于中原,相互较量,那就不知鹿死谁手了
英语翻译
- 俄语:
борьбá за власть в стране
中原逐鹿相关词语
- 1 同中之异
- 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出处:《清史稿·凌廷堪传》:“乃区为八例,以明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 2 手中败将
- 在战争中被自己打败或在竞赛中输给自己的人。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此乃石厚手中败将,全不耐战,何足惧哉!”
- 3 百中百发
- 中:射中目标。发:发射。形容射箭、投掷或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从不落空。同“百发百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料是飞虎赶来,挂下画戟,取火龙标掌在手中,此标乃异人秘授,出手烟生,百中百发。”语法:百中百发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射击技术高明。
- 4 击中要害
- 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正打中致命的部位。出处:《后汉书 来歙传》:“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语法:击中要害作谓语、宾语;指打中致命的部位。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11章:“不等他反应过来,已经是拳拳击中要害了。”
- 5 中正无邪
- 中正:端庄正直;邪:邪僻,不正派。端庄正直,没有偏邪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语法:中正无邪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口中雌黄
-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出处: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语法:口中雌黄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言论前后矛盾。示例:议论反复曰口中雌黄。(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事物譬类》)
- 7 两得其中
- 中:适中。按不同的要求认为两种相反的表现都各有道理,也都是合适的。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 8 中留不报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语法:中留不报作谓语、宾语;用于封建文书等。示例:你不要搞中留不报那一套
- 9 胸中万卷
- 谓读过大量的书。出处:宋·辛弃疾《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词:“问个里,待怎么销杀,胸中万卷。”语法:胸中万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日中则移
- 同“日中则昃”。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语法:日中则移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臣闻峻高者聩,茂叶者摧,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 11 事与原违
-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 12 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 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语法:日中必昃,月满必亏作宾语、定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13 星火燎原
- 一点儿小火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微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星火:微小的火;燎原:火烧原野。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语法:星火燎原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农民起义初起时规模不大,但因为人民大众的支持,很快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 14 覆鹿遗蕉
- 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出处: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罗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遗蕉,亡猿灾木。”语法:覆鹿遗蕉作宾语、定语;指人办事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