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隐市简介
潜山隐市的意思
解释:
潜:深藏。在山林中潜迹,在市井中隐身
出处:
唐·杜牧《送薛处士序》:“处士之名,何哉?潜山隐市,皆处士也。”
语法:
潜山隐市作定语、宾语;指隐居。
英语翻译
- 英语:
go in hiding
潜山隐市相关词语
- 1 逢山开道
-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迭桥”连用。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叠桥。”语法:逢山开道作谓语、宾语;指先锋。示例:我今日同你两个来这杏花庄上呵,倒做了逢山开道。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
- 2 三箭定天山
- 《新唐书·薛仁贵传》:“詔副 郑仁泰 为铁勒道行军总管,时九姓众十餘万,令驍骑数十来挑战, 仁贵 发三矢、輒杀三人,於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 天山 ,壮士长歌入 汉 关。’”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
- 3 调虎离山
- 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语法:调虎离山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示例: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涛集 南昌之一夜》)
- 4 一山不容二虎
- 一山不容二虎意同一山不藏二虎,比喻在一个地方两个强者不能相容。
- 5 忽隐忽现
- 灯光等的闪烁时而消失时而出现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只见里面轻云冉冉,薄雾漫漫,远峰忽隐忽现,疏林旋露旋藏。”语法:忽隐忽现作谓语、定语;指灯光或远处的物体。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4章:“不知从什么地方的山野里,传来一阵女孩子的信天游歌声,飘飘荡荡,忽隐忽现。”
- 6 山林之士
- 旧时指山林中的隐士。出处:《庄子·天道》:“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汉书·王吉传赞》:“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二者各有所短。”
- 7 登山逾岭
-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且说陈友定从厕中跳墙而逃,恐大路上或有军马追赶,也向东南角上登山逾岭,径寻鹤鸣山一路行走。”语法:登山逾岭作谓语、宾语;形容长途跋涉。
- 8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语法: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1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一时说一时。”
- 9 入宝山而空手回
-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手回来。比喻虽然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毫无所得出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下卷:“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语法:入宝山而空手回作宾语、定语;常用于比喻句。示例:明·文秉《先拨志始》下卷:“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宝山而空手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 10 深山幽谷
- 见“深山穷谷”。出处:《列子·黄帝》:“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语法:深山幽谷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六回:“仙姑必是深山幽谷之中修炼,道德深远,何必贪恋凡尘?”
- 11 死重泰山
- 比喻死得光荣。出处:语出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语法:死重泰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不畏强御,忠肝沥血。死重泰山,名光日月。《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 12 邈以山河
- 同“邈若山河”。出处:清·谭嗣同《邹砚铭叙》:“而断金之谊,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语法:邈以山河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遥远。
- 13 一叶迷山
- 意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语法:一叶迷山作宾语、定语;指头脑简单。
- 14 崇山峻岭
-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语法:崇山峻岭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高大而陡峭的山。示例:唐敖一心记挂梦神所说名花,每逢崇山峻岭,必要泊船,上去望望。(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
大家在问
隐 字的笔顺写法
隐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隐 ”字共有11画,笔顺写法是: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撇 横撇/横钩 横折 横 横 点 斜钩 点 点
2、隐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