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宝山而空手回简介
入宝山而空手回的意思
解释: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手回来。比喻虽然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毫无所得
出处: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下卷:“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语法:
入宝山而空手回作宾语、定语;常用于比喻句。
示例:
明·文秉《先拨志始》下卷:“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宝山而空手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成语造句
- 1.这跟入宝山而空手回有啥区别啊?唉……没想到,这高级的战技竟然会有这么变态的要求。
- 2.没错,可是龙脉虽断,龙穴犹存,我罗水土岂有入宝山而空手回之理?
- 3.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可能靠运气来创造发明,对一个问题的本质不了解,就是碰上机会也是枉然。入宝山而空手回,原因在此。华罗庚
- 4.既然前辈肯与我相见,自然不会让晚辈入宝山而空手回。
- 5.这缘分可是最说不准的,若是连一个有缘的都没有,那实在是入宝山而空手回。
英语翻译
- 英语:
go to a treasure-trove and come away empty-handed
入宝山而空手回相关词语
- 1 色即是空
- 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2回:“本庵法名,向以‘色即是空’四字为则,如前岁收的几个小徒。”语法:色即是空作宾语、定语;用于佛教等。示例:周立波《山那面人家》:“既是和尚,应该早已看破红尘,相信色即是空了。”
- 2 书空咄咄
-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语法:书空咄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
- 3 深山幽谷
- 见“深山穷谷”。出处:《列子·黄帝》:“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语法:深山幽谷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六回:“仙姑必是深山幽谷之中修炼,道德深远,何必贪恋凡尘?”
- 4 中道而止
- 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语法:中道而止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5 空谷足音
- 谷:山谷。在寂静的山谷中听到脚步声。比喻非常难得的音信或事物。出处:庄周《庄子 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语法:空谷足音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事物等。示例:幸空谷足音,得见君子,机缘难再,千载一时,故忍耻相投。(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 6 破壳而出
- 带壳的动植物冲破其外壳而生长。形容新生事物十分顽强语法:破壳而出作谓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破壳而出
- 7 抵足而卧
- 抵:碰撞,相触;抵足:脚挨着脚。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语法:抵足而卧作谓语、定语;指双方情谊深厚。
- 8 死重泰山
- 比喻死得光荣。出处:语出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语法:死重泰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不畏强御,忠肝沥血。死重泰山,名光日月。《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 9 邈以山河
- 同“邈若山河”。出处:清·谭嗣同《邹砚铭叙》:“而断金之谊,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语法:邈以山河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遥远。
- 10 撒手长逝
- 放开手永远离去。指死亡。出处:清·秋瑾《挽母联》:“哀哉数朝卧病,何意撒手竟长逝。”
- 11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忧患:患难。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语法: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陆九渊《与苏宰相书》:“屯难困顿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12 奇珍异宝
- 非常难得的珍奇宝物。出处:《旧唐书 张柬之传》:“其国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异宝,进贡岁时不阙。”语法:奇珍异宝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卿既不受职,朕所有黄金白璧,奇珍异宝,惟卿所好。(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 13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语法: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1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一时说一时。”
- 14 眼空一世
- 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腹饱万言,眼空一世。”语法:眼空一世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