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而冠简介
虎而冠的意思
解释: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出处:
《史记 酷吏列传》:“其爪牙吏,虎而冠。”
虎而冠相关词语
- 1 虎口残生
-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烦你们拜上小姐,说我铁中玉虎口残生,多蒙垂救,高谊已足千古。”语法:虎口残生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逃脱危险的境地。
- 2 衣冠济济
- 济济:美好貌。形容服饰华丽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2出:“自来不识恁底,平日我衣冠济济。”语法:衣冠济济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8回:“各人分着帮,摆设了猪羊祭筵,衣冠济济在那里伺候。”
- 4 择邻而居
- 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出处: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诗:“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语法:择邻而居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爱博而情不专
- 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出处:唐·韩愈《与陈给事书》:“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语法:爱博而情不专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爱好等。示例: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那一条呢?我惭愧自己是个‘爱博而情不专’的人;虽者想着只选定一条路,却总丢不下别的。(朱自清《那里走》)
- 6 道而不径
- 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出处:《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语法:道而不径作宾语;指不走小路。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1回:“岂不闻君子道而不径,舟而不游。”
- 7 包而不办
- 包:包揽。把事情包揽下来却不办理出处:杨植霖《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语法:包而不办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讲信誉。示例:我不喜欢那些爱吹牛、包而不办不干实事的人
- 8 画虎类狗
-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语法:画虎类狗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抄袭别人的东西,容易文不对题,会闹出画虎类狗的笑话。
- 9 不教而杀
-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语法:不教而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 10 调虎离山
- 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语法:调虎离山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示例: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涛集 南昌之一夜》)
- 11 自郐而下
-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出处: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问题》:“太史公的观点是反统治者的,所以《史记》所提供的史料,比《汉书》可贵,后来的史官更是自郐而下了。”语法:自郐而下作宾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 12 美如冠玉
- 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语法:美如冠玉补充式;作谓语;形容男子长相漂亮。示例:曾有一个道士,有长生不老之术,自说已经百余岁了,看去却“美如冠玉”,象二十左右一样。(鲁迅《准风月谈 青年与老子》)
- 13 以肉餧虎
- 比喻白白地送死。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今赴秦军,如以肉餧虎,当何益也。”语法:以肉餧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4 植发穿冠
- 犹植发冲冠。出处:《世说新语·言语》“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语法:植发穿冠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