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郐而下简介
自郐而下的意思
解释: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出处: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问题》:“太史公的观点是反统治者的,所以《史记》所提供的史料,比《汉书》可贵,后来的史官更是自郐而下了。”
语法:
自郐而下作宾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自郐而下相关词语
- 1 敬而远之
-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语法:敬而远之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 2 废然而反
- 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形容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亦作“废然思返”、“废然而返”。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语法:废然而反作谓语;指败兴而归。示例:他弄脏了西服就只能废然而反了
- 3 大而化之
- 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语法:大而化之紧缩式;作谓语;比喻做事马虎。示例:邓小平《悼伯承》:“伯承最反对军事指挥上墨守成规,粗枝大叶,大而化之。”
- 4 佳偶自天成
- 佳偶:好的配偶;天成: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语法:佳偶自天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周亮《悼程蕴秀女士并慰陈西溪先生》:“分明佳偶自天成,底事良缘吝半生。”
- 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不断地刻镂。形容坚持不懈出处:《劝学篇》
- 6 目下十行
- 形容看书速度极快。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语法:目下十行作谓语;指读书。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 7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语法: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作定语、分句;指非常贫困。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5卷:“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丈夫又不要我,又无亲戚投奔,不死更待何时。”
- 8 树欲静而风不息
- 静:平静;息:平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语法:树欲静而风不息作宾语、分句;指身不由己。
- 9 夜郎自大
-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语法:夜郎自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绛妃》)
- 10 生而知之
-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语法:生而知之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本能。示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 11 半上落下
- 犹半途而废。出处:《朱子全书》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个知识,须是推致而极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终不济事。”语法:半上落下作宾语、定语;指半途而废。
- 12 迎难而上
- 迎:面对;难:困难;而:就,所以;上:克服。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迎着困难去克服它。示例:面对理想,我们要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绝不能望梅止渴。
- 13 不教而杀
-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语法:不教而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 14 包而不办
- 包:包揽。把事情包揽下来却不办理出处:杨植霖《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语法:包而不办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讲信誉。示例:我不喜欢那些爱吹牛、包而不办不干实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