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桃襛李简介
夭桃襛李的意思
解释:
亦作“夭桃秾李”。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②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
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语法:
夭桃襛李作宾语;多用来祝颂婚嫁。
示例: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八回:“夭桃襛李,宜早合良缘。”
夭桃襛李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夭桃秾李
英语翻译
- 英语:
nice young lady is like beautiful peach and plum blossoms
夭桃襛李相关词语
- 1 桃红柳緑
- 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元 贯云石 《小梁州·春》曲:“春風花草滿園香,馬繫在垂楊,桃紅柳緑映池塘。”《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今日雖是到 興娘 新墳上,心中懷着悽慘的,却是莊郊野外,桃紅柳緑,正是女眷們游耍去處。” 阮章竞 《漳河水》诗:“正碰上是桃红柳绿的时候。”
- 2 李代桃殭
-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同“李代桃僵”。
- 3 僵李代桃
- 比喻代人受罪过或以此代彼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胭脂》:“彼逾墙钻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诚难消其冤气。”语法:僵李代桃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代人受过。示例:遂密斩来使,行僵李代桃之计。《冷眼观》第二八回
- 4 桃李无言
- 比喻实至名归。
- 5 桃之夭夭
-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出处:《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语法:桃之夭夭作谓语;是逃跑诙谐的说法。示例: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 6 李白桃红
-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出处:唐·羊士谔《山阁闻笛》诗:“李白桃红满城郭,马融闲卧望京师。”语法:李白桃红作宾语、定语;用于描写春天。示例:他画了一幅李白桃红的风景油画
- 7 满城桃李
- 桃李:比喻学生。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出处: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语法:满城桃李作宾语、定语;用于教师。
- 8 城中桃李
- 城里的桃李花,虽艳丽一时,但很快就凋谢了。比喻小人得志是不会长久的。出处:唐·刘禹锡《杨柳词》:“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 9 柳夭桃艳
- 形容女子貌美。出处:唐 阎选《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鬓迭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频,柳夭桃艳不胜春,晚妆匀¤”语法:柳夭桃艳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示例:看到那些柳夭桃艳的美女,他动心了
- 10 桃红柳绿
-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出处:元 贯云石《小梁州 春》:“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语法:桃红柳绿联合式;作定语、宾语;泛指春天的景色。示例:背着香袋来到西湖朝拜的善男信女,心中并无多少教义的踪影,眼角却时时关注着桃红柳绿、莼菜醋鱼。(余秋雨《文化苦旅 西湖梦》)
- 11 浮瓜沉李
-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语法:浮瓜沉李联合式;作补语、定语;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示例:这样时候,多少王孙公子雪藕调冰、浮瓜沉李也不为过。(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 12 桃夭新妇
- 桃夭:比喻女性貌美。指年轻貌美的新娘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语法:桃夭新妇作主语、宾语;用于女性。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选剧》:“赵五娘于归两月,即别蔡邕,是一桃夭新妇。”
- 13 道边苦李
-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语法:道边苦李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庸才。示例:宋·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词:“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
- 14 凡桃俗李
-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出处: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语法:凡桃俗李作主语、宾语;指平常的事物。
大家在问
襛 字的笔顺写法
襛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襛 ”字共有18画,笔顺写法是:点 横撇/横钩 竖 撇 点 竖 横折 横 竖 竖 横 横 撇 横 横 竖提 撇 捺
2、襛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