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桃秾李简介
夭桃秾李的意思
解释:
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
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语法:
夭桃秾李作主语、宾语;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
示例:
夭桃秾李,宜早合良缘,毋使婚嫁愆期,致令幼女怀春,吉士有摽梅之赋也。(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八回)
夭桃秾李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夭桃襛李
英语翻译
- 英语:
nice young lady is like beautiful peach and plum blossoms
夭桃秾李相关词语
- 1 杏腮桃颊
- 形容女子白里透红的秀丽的容颜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八卷:“柳眉星眼,杏腮桃颊,口儿小,脚儿弓,扮得蔚贴。”语法:杏腮桃颊作主语、宾语;用于女性。
- 2 人面桃花
- 原指女子的容貌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以指所爱而不能相见的女子。出处:唐 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语法:人面桃花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忆念爱人。示例:(1)人面桃花,是他心中难以了却的情思。(2)《人面桃花》剧中主人公最后终成眷属,这也未尝不是一段佳话。
- 3 二桃杀三士
-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语法:二桃杀三士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示例: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唐 李白《惧谗》诗)
- 4 浮瓜沈李
- 亦作“浮瓜沉李”。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因以“浮瓜沈李”代指消夏乐事。出处: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亦作“浮瓜沉李”。
- 5 卖李钻核
- 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语法:卖李钻核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王戎卖李钻核,不胜鄙吝;成王剪桐封弟,因无戏言。”
- 6 艳如桃李,冷如霜雪
-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女子得非嫌吾贫乎?为人不言亦不笑,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语法:艳如桃李,冷如霜雪作谓语、定语;形容女子容貌艳丽。
- 7 刳胎焚夭
- 剖挖母胎,残害幼体。谓凶残不义。出处:《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矣。”语法:刳胎焚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残暴的人。示例:臣闻之,有巢毁卵,而凤凰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战国策·赵策四》
- 8 杏脸桃腮
-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杏脸桃腮,乘着月色,娇滴滴越显得红白。”语法:杏脸桃腮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四回:“平时第一爱妾,为罗氏女,生得杏脸桃腮、千娇百媚。”
- 9 桃弧棘矢
- 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认为可辟邪。出处:《左传·昭公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语法:桃弧棘矢作状语、宾语;用于迷信。
- 10 张冠李戴
- 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出处: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语法:张冠李戴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示例: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沈从文《边城》十四)
- 11 夭桃穠李
- 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同“夭桃秾李”。
- 12 张三李四
-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百丈恒禅师法嗣》:“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语法:张三李四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某人或某些人。示例: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 13 沈李浮瓜
-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谓天热把瓜果用冷水浸后食用。后以“沈李浮瓜”借指消夏乐事。亦用以泛指消夏果品。 宋 沈与求 《秋日戏呈蒋达可检讨》诗:“西風槭槭舞庭櫰,沈李浮瓜事益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日轉午,脱巾散髮,沉李浮瓜,寶扇摇紈素。”《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 西門慶 令他安排酒來,不一時,冰盆内沉李浮瓜,凉亭上偎紅倚翠。”参见“浮瓜沈李 ”。
- 14 桃李春风
-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出处:宋·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语法:桃李春风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清·金人瑞《吴明府生日》诗:“菖蒲夜雨平郊埛,桃李春风动学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