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浆五馈简介
十浆五馈的意思
解释:
典出《列子 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谓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谓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
出处:
典出《列子·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
语法:
十浆五馈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宋·苏轼《祭徐君猷文》:“争席满前,无复十浆五馈;中流获济,实赖一壶之千金。”
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子列子去齐国,到中途就折返,遇到伯昏瞀人。伯昏瞀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返回了?子列子说他受惊了。伯昏瞀人问为什么受惊,子列子说他到一个地方十家酒店有五家争相宴请他,只好返回了
十浆五馈相关词语
- 1 三贞五烈
- 见“三贞九烈”。出处: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贞五烈,这不是太……”语法:三贞五烈作宾语、定语;指封建社会赞誉妇女的贞烈。
- 2 识二五而不知十
-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语法:识二五而不知十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唐·刘知幾《史通·品藻》:“夫回瑗可弃,而杨董获升,可谓识二五而不知十者也。”
- 3 五星联珠
- 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五颗行星出现在同一方向,被认为是祥瑞兆头出处: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咸丰季年三奸伏诛》:“八月朔旦,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登极之日,久阴忽霁,八表镜清。”语法:五星联珠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四分五剖
-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出处:汉·扬雄《解嘲》:“往者周网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语法:四分五剖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局面等。示例:清·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四分五剖,精锐军散。”
- 5 五脊六兽
- 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语法:五脊六兽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
- 6 十死不问
- 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出处:《北史·艺术传·皇甫玉》:“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王喜曰:‘皇甫玉相臣,云当恶死,今复何虑?’”语法:十死不问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马中关五
- 犹言鲁鱼亥豕。出处: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备存往制,笔削所误,抑有前闻,岂唯豕上加三,盖亦马中关五。”语法:马中关五作宾语、定语;指文字错误。
- 8 九故十亲
- 泛指亲戚朋友。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又不曾相趁着狂朋怪友,又不曾关节做九故十亲。”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爹爹也,全不怕九故十亲笑耻。”语法:九故十亲作宾语、定语;用于亲朋好友。
- 9 一浆十饼
- 一碗浆,十个饼。比喻小恩小惠。出处:《新唐书 藩镇传 李师道》:“公初不示诸将腹心,而今委以兵,此皆嗜利者,朝廷以一浆十饼诱之,去矣!”语法:一浆十饼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10 九十其仪
- 九、十:虚数,形容多;仪:仪表。 旧时指女子出嫁时,父母反复叮咛要注意仪容举止。指礼仪非常多。也指夸奖新妇的仪态很美。出处:《诗经·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 11 五花八门
-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语法:五花八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湖北的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那个委员会五花八门地是什么人品都有。(郭沫若《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
- 12 三百六十行
-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出处:明 无名氏《白兔记 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语法:三百六十行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对各行各业的通称。示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 13 三江五湖
-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语法:三江五湖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诗刊》:“好响一面铜鼓,撼千峰万领,震三江五湖。”
- 14 十雨五风
- 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谓风调雨顺。出处: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上扶邦国,傍祐黎元。调十雨五风以登稼穑,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语法:十雨五风作定语、宾语;形容风调雨顺。示例:南丰诗将驻灵江。下明光。惹天香。十雨五风,连岁致丰穰。宋·曹勋《江神子/江城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