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子绝孙简介
绝子绝孙的意思
解释:
指断绝子孙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等他绝子绝孙之后,他祖宗的香烟都要断了,还充那一门孝子?”
语法:
绝子绝孙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用于诅咒别人。
示例:
绝子绝孙是骂人的话。
成语造句
- 1.一看就是肾虚,若不早点治疗,轻则绝子绝孙,重则……
- 2.杜小姐一疼,抬起右膝盖就顶向陈京的小弟弟,看那狠样,仿佛要陈京从此绝子绝孙。
- 3.哦还有那个司机,也是后仰跳投,他还要恶心,还要把脚抬起来,你要是跳上去阻挡,保不准就被一脚命中命根子了,传说中的绝子绝孙投篮。
- 4.被王南连连撞破秘密,极度尴尬之下,欧阳明月怒气杀意迸发,一下手就是绝子绝孙的杀招!“哇靠!”。
- 5.,此降阴毒无比,当真是绝子绝孙的法术。
- 6.我看小老弟是误会了!帕特纳善产公班土,可我们李家绝不做那绝子绝孙的买卖。
英语翻译
- 英语:
may you die without sons curse
绝子绝孙相关词语
- 1 绝地天通
- 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出处:《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语法:绝地天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然则绝地天通,非欤?”
- 2 惊才绝绝
- 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 3 遗编绝简
- 同“遗编断简”。出处:唐·怀素《自叙》:“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语法:遗编绝简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绝色佳人
- 绝色:绝顶美丽;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出处:《汉书 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语法:绝色佳人作主语、宾语;用于女性。示例:见一个庞眉老叟行在前面,见一个绝色佳人次着后肩。(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
- 5 杜绝后患
- 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四十回:“那安放白玉炉的山峰崩将下来,恰好堵了洞门。雾幙白玉炉仍收回天上,从此白云洞再无人到。此是玉帝杜绝后患之意。”语法:杜绝后患作谓语、宾语;指消除祸患的可能。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43回:“狼子野心,终不可用。不如早除,杜绝后患。”
- 6 绝圣弃知
- 绝:断绝;圣:智慧;弃:舍去,抛开;知:通“智”,智慧。指摒弃聪明智巧,回归天真纯朴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语法:绝圣弃知作谓语;指摒弃聪明智巧。
- 7 小范老子
- 宋 时 西夏 人对 范仲淹 的尊称。宋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臣自到边上,其熟户蕃部皆呼臣为龙图老子,至於贼界,亦传而呼之。”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在 南郑 ,见西邮俗谓父为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 大范老子 、 小范老子 ,盖尊之以为父也。” 宋孔平仲 《孔氏谈苑·军中有范西贼破胆》:“贼闻之曰:‘无以 延州 为意,今 小范老子 腹中有数万甲兵,不比 大范老子 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 大范 谓 雍 也。”
- 8 子夏索居
- 出自《礼记·檀弓上》,讲述子夏向孔子问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告诫其要像绘画的底子一样做个有才德之人,后来用“子夏索居”指形容寂寥独居。
- 9 东家孔子
- 对 孔子 的一种称呼。
- 10 艳色绝世
- 姿色美丽,冠绝当代。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雀汾》:“良久,妓女十余,排大门而入,轻绡翠翘,艳色绝世。”语法:艳色绝世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 11 打肿脸装胖子
- 比喻没有能耐或内里空虚,却要硬撑门面装作了不起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你也不要在我老张面前打肿脸装胖子,硬不要朋友帮助。”语法:打肿脸装胖子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硬撑。
- 12 乱扣帽子
- 指随意给别人定性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你乱扣帽子。”语法:乱扣帽子作主语、定语、宾语;指随意给别人定性。示例: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八章:“不正视客观实际务虚不务实的漂浮作风,以及乱扣帽子伤害同志。”
- 13 典妻鬻子
- 典:典当;鬻:卖。典卖妻子。形容生活极其贫困。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设便民房》:“亩亩穷民何能堪此?势必倾家荡产,典妻鬻子以偿其用矣。”语法:典妻鬻子作谓语、定语;指生活极其困苦。示例:亩亩穷民何能堪此?势必倾家荡产,典妻鬻子以偿其用矣。(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刑名 设便民房》)
- 14 子虚乌有
-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子虚、乌有:人名)。出处: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语法:子虚乌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文贵征实,不蕲于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虚乌有之习也。(清 沈惟贤《万国演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