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吏缓民简介
急吏缓民的意思
解释: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出处:
宋·苏舜钦《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语法:
急吏缓民作宾语、定语;用于治国等。
急吏缓民相关词语
- 1 救民水火
- 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语法:救民水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灾难深重。示例:谡如此来,是要救民水火,不想无民可救,只有贼可杀呢。清·魏秀仁《花月痕》
- 2 急脉缓灸
- 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故意放松一笔,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要不急脉缓受,且把邓翁的话撇开,先治他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语法:急脉缓灸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以缓和的办法应付急事。示例:要不急脉缓灸,且把邓老的庆撇开,先治她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
- 3 急痛攻心
- 心里感到极度的焦急与悲痛。
- 4 民不聊生
- 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语法:民不聊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 5 病急乱投医
- 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语法:病急乱投医复句式;作分句;形容时势危急盲目求援。示例: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 6 保国安民
-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语法:保国安民作谓语、宾语;指军队的职责。示例:而友邦远国,顺天事大,保国安民,皇天监之,亦克昌焉。(《明史 西域四》)
- 7 约己爱民
- 约束自己,爱护百姓。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
- 8 推择为吏
- 推举选拔人才为官。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为布衣,贫无行,无得推择为吏。”
- 9 王司敬民
- 王:君主;司:主持。君王主持国家的职责在于尊重老百姓。出处:《尚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 10 黎民百姓
- 指普通老百姓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语法:黎民百姓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普通百姓。示例:宗璞《南渡记》第一章:“不过明天或下一分钟要发生的事,黎民百姓谁也难于预料。”
- 11 取信于民
- 取得人民的信任。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语法:取信于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
- 12 操之过急
- 操:做;过:过分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马觭轮无的反者,操之急矣。”语法:操之过急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劝诫别人不要鲁莽从事。示例: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没生气,劝他不要操之过急,对作战方略要慢慢详议。(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 13 敬授民时
- 见“敬授人时”。出处:南朝·梁·梁元帝《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语法:敬授民时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梁书·元帝纪》:“食乃民天,农为治本,垂之千载,贻诸百王,莫不敬授民时,躬耕帝籍。”
- 14 忧国哀民
- 忧虑国事,体恤百姓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语法:忧国哀民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