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己爱民简介
约己爱民的意思
解释:
约束自己,爱护百姓。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
约己爱民相关词语
- 1 王司敬民
- 王:君主;司:主持。君王主持国家的职责在于尊重老百姓。出处:《尚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 2 黎民百姓
- 指普通老百姓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语法:黎民百姓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普通百姓。示例:宗璞《南渡记》第一章:“不过明天或下一分钟要发生的事,黎民百姓谁也难于预料。”
- 3 取信于民
- 取得人民的信任。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语法:取信于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
- 4 憎爱分明
- 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出处: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语法:憎爱分明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对人和物喜爱。
- 5 徇公忘己
- 徇:献出生命。为国家公众献身,弃私利于不顾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夺范纯仁谥忠宣议》:“直欲戒后世乱臣贼子之迷罔,徇公忘己,为国惜贤。”语法:徇公忘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6 舍己从人
- 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出处:《尚书 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语法:舍己从人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贤契不替令郎纳采,今反舍己从人,教老夫心中如何能安。(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五回)
- 7 士为知己者死
-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出处:《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语法:士为知己者死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2回:“岂不闻‘士为知己者死’?又岂不闻‘国士遇我,国士报之’?”
- 8 度己以绳
-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出处:《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语法:度己以绳作谓语、宾语;用于自省。
- 9 民穷财尽
-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餐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语法:民穷财尽联合式;作宾语、补语;含贬义。示例:自古以来,有民穷财尽而人主独拥多藏于上者乎?(清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二)
- 10 克爱克威
- 《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后因以“克爱克威”谓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出处:《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语法:克爱克威作宾语;指人的威德。
- 11 徇国忘己
- 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出处:《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语法:徇国忘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察己知人
- 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语法:察己知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保国安民
-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语法:保国安民作谓语、宾语;指军队的职责。示例:而友邦远国,顺天事大,保国安民,皇天监之,亦克昌焉。(《明史 西域四》)
- 14 排斥异己
- 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出处:《晋书 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语法:排斥异己动宾式;作主语、补语;含贬义。示例:在国民党内部,各军官将士为了升官发财,排斥异己是他们贯用的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