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公忘己简介
徇公忘己的意思
解释:
徇:献出生命。为国家公众献身,弃私利于不顾
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夺范纯仁谥忠宣议》:“直欲戒后世乱臣贼子之迷罔,徇公忘己,为国惜贤。”
语法:
徇公忘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徇公忘己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徇公灭私
徇公忘己相关词语
- 1 日昃忘食
- 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出处:《晋书·张轨传》:“未能雪天人之大耻,解众庶之倒悬,日昃忘食,枕戈待旦。”语法:日昃忘食作谓语、定语;用于指人勤奋。示例:《魏书·鹿愈传》:“是用日昃忘食,中宵愤惋者也。”
- 2 舍己从人
- 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出处:《尚书 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语法:舍己从人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贤契不替令郎纳采,今反舍己从人,教老夫心中如何能安。(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五回)
- 3 士为知己者死
-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出处:《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语法:士为知己者死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2回:“岂不闻‘士为知己者死’?又岂不闻‘国士遇我,国士报之’?”
- 4 一秉至公
-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语法:一秉至公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 5 度己以绳
-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出处:《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语法:度己以绳作谓语、宾语;用于自省。
- 6 割臂盟公
-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语法:割臂盟公作谓语、定语;指男女秘订婚约。
- 7 忘年交好
- 年龄辈份不相当人所结成深厚友谊出处:《梁书·韦粲传》
- 8 徇国忘己
- 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出处:《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语法:徇国忘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醉倒山公
- 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 为 荆州 ,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 山公 时一醉,径造 高阳池 ,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后以“醉倒山公”形容酒醉。
- 10 察己知人
- 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语法:察己知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重气徇名
- 徇:曲从,偏私。重视义气,慕求声名出处:南朝·梁·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田文重气徇名,四豪莫及。”语法:重气徇名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流连忘反
-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语法:流连忘反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十分留恋。示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 13 廉明公正
- 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语法:廉明公正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正。示例:那安老爷……真真廉明公正,不想被河台大人参了一本,谁人不说冤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 14 约己爱民
- 约束自己,爱护百姓。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