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罪怀瑕简介
抱罪怀瑕的意思
解释:
指因犯过错误而感到内疚
出处:
《后汉书·蔡邕传》
抱罪怀瑕相关词语
- 1 伐罪吊人
- 见“伐罪吊民”。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语法:伐罪吊人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锄强扶弱。
- 2 抱头大哭
-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语法:抱头大哭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伤心地哭。示例:这一对被海峡分割了40年的夫妻,一经相见,抱头大哭,慨叹不已。
- 3 载一抱素
- 谓坚持一种信仰,固守素志。出处:王旡生《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珞珞雪芹,载一抱素。八斗奇才,千秋名著。”语法:载一抱素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触景生怀
- 触:接触。看到眼前的景物而产生某种感情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三折:“与人为主气中和,触景生怀变态多。”语法:触景生怀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引起回忆的事物。
- 5 怀才抱德
- 抱:胸怀。既有才学,又有德行出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楔子:“怕有那山间林下,隐迹埋名,怀才抱德。”语法:怀才抱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40卷:“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
- 6 瑜不揜瑕
- 见“瑜不掩瑕”。出处:《礼记·聘礼》作“瑜不揜瑕”。郑玄注:“瑕,玉之病也。瑜,其中间美者。”语法:瑜不揜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7 暮夜怀金
- 比喻暗中行贿。出处:《后汉书·杨震传》:“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语法:暮夜怀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襟怀坦白
-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出处: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语法:襟怀坦白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示例: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 9 抱瓮灌园
-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语法:抱瓮灌园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安于现状,不想改变。示例:投竿垂饵,晦幽迹于渭滨;抱瓮灌园,绝机心于汉渚。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
- 10 泥首谢罪
- 用泥涂首谢罪。 表示自辱服罪出处:《世说新语》注引《中兴书》
- 11 非战之罪
- 罪:罪过。不是战争本身的过失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语法:非战之罪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失败的托词。示例:《梁书·侯景传》:“臣涡阳退衂,非战之罪,实由陛下君臣相与见误。”
- 12 捶楚求罪
- 指滥用弄罚,逼人招供出处:《渊鉴类函·冤狱》
- 13 弃瑕录用
- 原谅过去的过失,重新录用。出处:三国 吴 陆瑁《与暨艳书》:“加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语法:弃瑕录用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 14 抱关之怨
- 抱关:守门人。 指职位低微俸禄少的官吏的牢骚。出处:《后汉书·马武传附二十八将传论》:“自兹以降,迄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