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授民时简介
敬授民时的意思
解释:
见“敬授人时”。
出处:
南朝·梁·梁元帝《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
语法:
敬授民时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梁书·元帝纪》:“食乃民天,农为治本,垂之千载,贻诸百王,莫不敬授民时,躬耕帝籍。”
敬授民时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敬授人时
成语造句
- 1.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 2.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 3.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 4.上古时期,唐尧以卓著功绩,为万民拥戴,手持帝杖,亲九族,协和万邦,上通天灵,制定历法,敬授民时,为万世敬仰。
- 5.公既援而拯之,大革视听,弘敦本之教,明广农之科,敬授民时,各顺其业,游荡知反,务末自休,固以南亩竞力,野无遗壤矣。
敬授民时相关词语
- 1 急吏缓民
-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出处:宋·苏舜钦《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语法:急吏缓民作宾语、定语;用于治国等。
- 2 目成心授
- 指男女相爱,目光传情,两心相许出处:《点绛唇·和张文伯》
- 3 救民水火
- 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语法:救民水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灾难深重。示例:谡如此来,是要救民水火,不想无民可救,只有贼可杀呢。清·魏秀仁《花月痕》
- 4 民不聊生
- 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语法:民不聊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 5 时清海宴
- 时世清平,四方安定。出处:《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时清海宴定风波,恩光六塞,瑞气遍山坡。”语法:时清海宴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 6 时不久留
- 时机不会长久等待出处:《吕氏春秋·首时》
- 7 保国安民
-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语法:保国安民作谓语、宾语;指军队的职责。示例:而友邦远国,顺天事大,保国安民,皇天监之,亦克昌焉。(《明史 西域四》)
- 8 妙绝时人
- 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语法:妙绝时人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 9 约己爱民
- 约束自己,爱护百姓。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
- 10 王司敬民
- 王:君主;司:主持。君王主持国家的职责在于尊重老百姓。出处:《尚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 11 黎民百姓
- 指普通老百姓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语法:黎民百姓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普通百姓。示例:宗璞《南渡记》第一章:“不过明天或下一分钟要发生的事,黎民百姓谁也难于预料。”
- 12 取信于民
- 取得人民的信任。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语法:取信于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
- 13 授柄于人
- 犹言授人以柄。出处:清·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庶数年之后,可以自造自修,不至授柄于人。”语法:授柄于人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使自己被动。示例:王朔《橡皮人》:“大概也觉得他的小伙计不够老练,说话造次,授柄于人,走上来隔开我们。”
- 14 忧国哀民
- 忧虑国事,体恤百姓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语法:忧国哀民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