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迹昭著简介
恶迹昭著的意思
解释:
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出处:
宋·郑刚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于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词,而继之以今来勘状,则恶迹昭著。”
语法:
恶迹昭著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
恶迹昭著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恶贯满盈
英语翻译
- 英语:
One's bad behaviour is well known.
恶迹昭著相关词语
- 1 潜踪隐迹
- 隐蔽踪迹。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我到此地了,你们却潜踪隐迹,没处追寻。”语法:潜踪隐迹作谓语、宾语;用于隐居。
- 2 血迹斑斑
- 形容留下的血迹很多。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就是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语法:血迹斑斑作谓语、定语;指非常恐怖。示例: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最终都成了友情的不毛之地,甚至血迹斑斑,荒冢丛丛。”
- 3 遗迹谈虚
- 谓舍弃根据而空谈玄虚。出处:宋·程大昌《〈演繁露〉序》:“然有退之(韩愈)之学则可,无退之之学而遗迹谈虚,恐援据所及,金根金银或相贸易,并可赧矣。”语法:遗迹谈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同恶相求
- 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出处:《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语法:同恶相求作谓语、宾语;指坏人。示例:吴晗《灯下集·郑国的商人》:“他们在社会上起互通有无的作用,所以有‘同恶相求,如市贾焉’的话。”
- 5 文昭武穆
-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出处: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语法:文昭武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其文昭武穆,跗萼也如彼;天平地成,功业也如此。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
- 6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出处:《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语法: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大家都知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可就是不容易做到
- 7 昭聋发聩
-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出处:《天讨·望帝》:“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语法:昭聋发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韬光隐迹
- 同“韬光晦迹”。出处:金·马钰《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语法:韬光隐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出处:《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10 沉著痛快
-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出处:《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 宋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语法:沉著痛快作谓语、宾语;用于作品等。
- 11 罪恶深重
-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出处:宋 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语法:罪恶深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上以其罪恶深重,非他盗比,磔于西市。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流贼》
- 12 恶贯久盈
- 贯:钱串;盈:充满。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出处:唐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语法:恶贯久盈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坏。
- 13 昭然在目
-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出处:《魏书·杨播传》:“若率众一临,方寸各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昭然在目。”语法:昭然在目作谓语、定语;指十分明白。
- 14 杜门屏迹
- 见“杜门晦迹”。出处:唐·杨炯《后周宇文公神道碑》:“公杜门屏迹,心不自安,与门生故吏数百人归于后魏。”语法:杜门屏迹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