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谈虚简介
遗迹谈虚的意思
解释:
谓舍弃根据而空谈玄虚。
出处:
宋·程大昌《〈演繁露〉序》:“然有退之(韩愈)之学则可,无退之之学而遗迹谈虚,恐援据所及,金根金银或相贸易,并可赧矣。”
语法:
遗迹谈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遗迹谈虚相关词语
- 1 面壁虚构
- 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凭空捏造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2章:“这位名震一时的北洋派勇将,完全变成了一个面壁虚构的神话家。”语法:面壁虚构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凭空捏造。
- 2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出处: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语法:遗形藏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遗风旧俗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出处: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语法:遗风旧俗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虚庭一步
- 庭:庭院;一步:来回走动。在空旷的庭院中徘徊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你看月色过墙,照的槐影迷离,不免虚庭一步。”语法:虚庭一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虚生浪死
- 虚:空,徒然;浪:滥,放纵。活得毫无意义,死得毫无价值。形容虚度一生出处:《旧唐书·越王贞传》:“诸王必须以匡救为忠,不可虚生浪死,取笑于后代。”语法:虚生浪死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等。示例:明·李贽《寄焦弱侯书》:“性又狷介,不能会于无方之道,真虚生浪死之徒耳。”
- 6 持盈守虚
- 盈:盛满;虚:谦虚。指事业处于极盛时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出处:汉·杜笃《大司马吴汉诔》:“勋业既崇,持盈守虚。功成即退,挹而损诸。”语法:持盈守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出处:宋 郑樵《通志 总序》:“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此则无稽之谈也。”语法:无稽之谈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既无其说,是为无稽之谈。(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 8 虚延岁月
- 虚:空,白白地;延:拖延。白白地拖延时间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勤求》:“我有秘书,便守事之,庶有异闻,而虚延岁月,妨资弃力,卒无所成。”语法:虚延岁月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9 高谈阔论
- 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出处: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语法:高谈阔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柴进高谈阔论,一片言语,娄敏中大喜,就留柴进在相府管待。(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六回)
- 10 韬光隐迹
- 同“韬光晦迹”。出处:金·马钰《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语法:韬光隐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遗世絶俗
- 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出处: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12 遗簪坠珥
- 见“遗簪堕珥”。出处:宋·柳永《木兰花》词:“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坠珥,珠翠纵横。”
- 13 补过拾遗
-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出处:《汉书 汲黯传》:“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语法:补过拾遗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4 遗黎故老
- 指前朝留下的历经世变的老人。出处:明·宋濂《曾君石表碑》:“当宋初改物,遗黎故老犹有存者。”语法:遗黎故老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