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恶相求简介
同恶相求的意思
解释:
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出处:
《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
语法:
同恶相求作谓语、宾语;指坏人。
示例:
吴晗《灯下集·郑国的商人》:“他们在社会上起互通有无的作用,所以有‘同恶相求,如市贾焉’的话。”
同恶相求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同恶相助
成语造句
- 1.叛贼既以大军不利,谓朝廷倾危,同恶相求,遂成反乱。
- 2.这伙犯罪分子同恶相求,气焰十分嚣张。
- 3.蕞尔谯纵,编户黔首,同恶相求,是崇是长,肆反噬于州相,播毒害于民黎,俾我西服,隔阂皇泽。
- 4.臭味相投,朋比为奸,裙带关系,同流合污,同恶相求,同恶相济,一唱一和,一丘之貉,一鼻孔出气,引绳批根,招降纳叛。
- 5.禽兽之心,横生疑贰,经由此者,每加约截,同恶相求,有若市贾。
- 6.既而漳滨蚁聚,来渡河津,同恶相求,志图抗拒。
英语翻译
- 英语:
Evildoers mutually help one another.
同恶相求相关词语
- 1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出处:《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语法: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大家都知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可就是不容易做到
- 2 口口相传
- 不著文学,口头相传。出处:宋 洪迈《夷坚丙志 黄十翁》:“汝还世五年,传吾语于人间,作善者即生人世,受安乐福;作恶者万劫不回,受无间苦。令闻此者口口相传。”语法:口口相传主谓式;作谓语;指口头传布或传授。示例:虽然他败坏了口口相传的韵事。(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
- 3 与民同忧
- 忧:忧患。与人民共忧患出处: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语法:与民同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感同身受
-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出处:《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语法:感同身受作谓语、宾语;指像自己亲身感受一样。示例: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晚清文学丛钞 轰天雷》第二回)
- 5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出处:《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6 唯利是求
- 见“唯利是视”。出处: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源频叨诸府戎禁,豫班通彻,而托姻结,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语法:唯利是求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7 求荣反辱
- 比喻追求荣誉不成反而遭受耻辱出处:曾国藩《与九弟国荃书》
- 8 罪恶深重
-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出处:宋 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语法:罪恶深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上以其罪恶深重,非他盗比,磔于西市。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流贼》
- 9 恶贯久盈
- 贯:钱串;盈:充满。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出处:唐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语法:恶贯久盈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坏。
- 10 臭味相与
- 臭味:气味。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 11 同声之应
- 应:应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出处:朱自清《白采的诗——羸疾者的爱》:“这里深入显出的工夫,使这样奇异的主人公能与我们亲近,让我们逐渐的了解他,原谅他,最后和他作同声之应。”语法:同声之应作宾语;指意气相投。
- 12 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 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语法: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井中求火
-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语法:井中求火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你这样做就像井中求火一样
- 14 异地相逢
- 异地:他乡。在他乡相遇。出处:唐·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故人不见五春风,异地相逢岳影中。”语法:异地相逢作谓语、定语;指在外地相遇。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父子异地相逢,也不免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