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同忧简介
与民同忧的意思
解释:
忧:忧患。与人民共忧患
出处:
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语法:
与民同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 1.三、治国者要哀民生之疾苦,念稼穑之艰难,与民同忧乐。
- 2.廖冰兄生与民同忧乐,死亦回到普罗大众中。
- 3.忧国忧民之心是责任意识、承担意识得以生发的活水,是以自我关怀和群体关怀的博文情怀,与民同忧同乐。
- 4.体现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利为民所谋”的职责,反映了晚报“与民同忧、同乐”的宗旨。
- 5.正是抱着这种与民同忧的感受,他才能千方百计创新各种方法,为困难群众排难解忧。
- 6.立志多办利民之事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心系民众,深入基层,与民为友、与民同忧、为民解愁、为民谋福,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
与民同忧相关词语
- 1 感同身受
-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出处:《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语法:感同身受作谓语、宾语;指像自己亲身感受一样。示例: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晚清文学丛钞 轰天雷》第二回)
- 2 褒贬与夺
-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语法:褒贬与夺作宾语、定语;指对人的态度。示例: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贬与夺,诚一时之俊也。《晋书·祖逖传》
- 3 鱼与熊掌
- 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出处: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4 与民偕乐
- 君王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语法:与民偕乐作谓语、定语;指地位高的人。
- 5 忧国忘身
- 忧:忧虑。一心忧虑国事,忘了自身安危出处:《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语法:忧国忘身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史·于谦传》:“至性过人,忧国忘身。”
- 6 臭味相与
- 臭味:气味。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 7 同声之应
- 应:应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出处:朱自清《白采的诗——羸疾者的爱》:“这里深入显出的工夫,使这样奇异的主人公能与我们亲近,让我们逐渐的了解他,原谅他,最后和他作同声之应。”语法:同声之应作宾语;指意气相投。
- 8 不测之忧
- 测:预测;忧:忧患。指意外的祸患出处:宋 苏轼《田表圣奏议叙》:“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语法:不测之忧作宾语;指意外的祸患。示例:郎君若自恃其勇,好杀不已,将来必犯天道之忌,难免不测之忧矣。《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
- 9 物阜民康
- 物产丰富,人民安康。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语法:物阜民康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局面等。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39章:“不仅预兆今年国内物阜民康,而且由于是我大宋建国以后,第一个新年。”
- 10 岁不我与
-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语法:岁不我与主谓式;作谓语、分句;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示例: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岁不我与其奈何,两鬓星星尚如此。”
- 11 口有同嗜
- 每个人在口味上嗜好都相同出处:《孟子·告子上》
- 12 人民城郭
- 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出处: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语法:人民城郭作宾语、定语;用于感叹。示例: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 13 往哲是与
- 往哲:先哲,前贤;与:赞许。古代圣贤所赞许的。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14 荼毒生民
- 荼毒:毒害,残害。指残害人民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语法:荼毒生民作谓语、定语;指残害人民。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7回:“本兵不职,纵兵深入,荼毒生民,损兵折将,失陷内地,律应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