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武穆简介
文昭武穆的意思
解释: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出处: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
语法:
文昭武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其文昭武穆,跗萼也如彼;天平地成,功业也如此。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
文昭武穆相关词语
- 1 昭聋发聩
-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出处:《天讨·望帝》:“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语法:昭聋发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威武雄壮
- 威力强大,壮盛有气势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语法:威武雄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事物。
- 3 弃文存质
- 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他们首创了弃文存质,保存经意,照原本直译的方法,因而为后来译家所遵守。”语法:弃文存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偃革尚文
- 停息武备,注重文教。出处:《新唐书·萧俛传》:“穆宗初,两河底定,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遂议太平事,以为武不可黩,劝帝偃革尚文。”语法:偃革尚文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扬武耀威
- 见“扬威曜武”。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语法:扬武耀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6 偃武櫜兵
- 见“偃武息戈”。出处:《北史·高允传》:“偃武櫜兵,唯文是恤。”语法:偃武櫜兵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舞文枉法
- 玩弄文辞,巧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6回:“稽查书办,没有一个不舞文枉法。”语法:舞文枉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语法: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在“弛”一下,同志们会清醒起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 9 文期酒会
- 定期举行的文酒之会。出处:宋·柳永《玉蝴蝶》:“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 10 繁文缛节
-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出处: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语法:繁文缛节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分句;含贬义,比喻烦琐、多余。示例: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鲁迅《坟 看镜有感》)
- 11 彰明昭著
- 犹彰明较著。出处: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个名目,叫做‘卖疯’,却是背着人在外面暗做的,没有彰明昭著在自己家里做的。”语法:彰明昭著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他们开始时,暗地里偷窃,随后就彰明昭著地任意抢夺。冯至《伍子胥 昭关》
- 12 为文作诗
-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
- 13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语法: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14 斯文一脉
- 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人学者或学问归属同一流派。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赵世兄他目前虽说是新中举,总是我们斯文一派,将来昌明圣教,继往开来,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