謏言謏说简介
謏言謏说的意思
解释:
謏:小。指不值得重视的言论或指流言蜚语
出处: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下至謏言謏说,巷议街谈,苟足以资记注而广多闻,要未必为三长之士所尽斥。”
语法:
謏言謏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謏言謏说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流言蜚语
謏言謏说相关词语
- 1 名正言顺
-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语法:名正言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示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元 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 2 隽言妙语
- 指才智过人,语言幽默语法:隽言妙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示例:她迷恋他的隽言妙语
- 3 不刊之说
-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语法:不刊之说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
- 4 言不逮意
- 见“言不达意”。出处:宋·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窃恐辞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辄露所见,求益左右。”语法:言不逮意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作文等。
- 5 正言不讳
-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出处:战国 楚 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语法:正言不讳作定语、状语;指直说。示例: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唐 苏试《〈凫绎先生文集〉叙》
- 6 军中无戏言
- 谓军队中商议军机大事,郑重严肃,说话必负责任。
- 7 事核言直
- 事情确实,文辞直捷。语出《汉书 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出处: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语法:事核言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然且一人绘一图,一图叙一事,附一赞,事核言直,理明词约,直闺壸之箴鉴也。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重刊闺范序》
- 8 言过其实
-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语法:言过其实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1章:“他被梁大老汉言过其实的话吓唬住了。”
- 9 说东谈西
- 见“说东道西”。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语法:说东谈西作谓语、宾语;指随意谈论各种事情。
- 10 肤受之言
- 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出处:《后汉书·杨璇传论》:“风景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语法:肤受之言作主语、宾语;用于说话。
- 11 噤口不言
- 闭着嘴不说话出处:《寄白龙洞刘道人》
- 12 不经之说
- 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出处:唐 无稹《迁庙议状》:“曷若削汉朝不经之说,征殷周可久之文,从亲尽则迁之常规,为万代不朽之定制。”语法:不经之说作主语、宾语;形容言论无根据。示例:自秦始统一宇宙,悍然尊大……多援符瑞不经之说,愚弄黔首。清·邹容《革命军》第一章
- 13 行浊言清
-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出处: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语法:行浊言清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杜牧之难折证,掉僧孺不志诚,都一般行浊言清。元·乔孟符《扬州梦》第四折
- 14 言无不尽
-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出处:《北齐书·高德政传》:“德政与帝旧相昵爱,言无不尽。”语法:言无不尽作谓语、定语、宾语;常与“知无不言”连用。示例:故情无不通,言无不尽。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