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荆同株简介
三荆同株的意思
解释:
比喻同胞兄弟。也指兄弟分而复合
出处:
《豫章行》
三荆同株相关词语
- 1 雷同一律
- 雷同:相互间的声音、说法大致相同;一律:本指同一音律,后指一样。多指诗文套用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出处:《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淮南子·说林训》:“异音者不可以一律,异形者不可合于一体。”
- 2 勇贯三军
- 贯:通“冠”,第一;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吾想黑身有异术,勇贯三军,吾非敌手。”语法:勇贯三军作谓语、宾语;形容人的英勇。
- 3 白璧三献
-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出处:见《韩非子 和氏》。语法:白璧三献作宾语、定语;指怀才不遇。示例:明珠暗投反按剑,白璧三献还遭刖。明 何景明《田子行》
- 4 屡次三番
- 屡次:多次;三番:许多次;一次又一次。反复多次。形容次数或回数很多。出处:瞿秋白《乱弹 一种云》:“那云为什么这样屡次三番的摧残光明?”语法:屡次三番联合式;作状语;形容反复多次。示例:他屡次三番的来找我,不知为什么。
- 5 明月与砾同囊
- 比喻好与坏混杂在一起
- 6 偏三向四
- 谓偏向、袒护某方。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30回:“这叫什么话?我们偏三向四啦?”语法:偏三向四作谓语、宾语;用于偏袒。示例:我们不能偏三向四,要公平对待
- 7 三千珠履
- 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出处:西汉·司马迁《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语法:三千珠履作宾语、定语;指人很富有。示例:唐·李白《寄韦南陵冰》诗:“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
- 8 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 一再:第一、二次;宥:宽容。第一、第二次可以宽容,再三违犯就不能赦免了。出处《管子·立政》:“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 9 同船合命
-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2回:“一齐扯住了宗爷的衣服道:‘老元戎,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语法:同船合命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现在大家同船合命,大人请放心。”
- 10 交口同声
- 犹言众口一词。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4卷:“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交口同声,誉称晋王仁孝聪明,不似太子寡恩傲礼。”语法:交口同声作谓语、定语、状语;同“异口同声”。示例:《天讨·谕保皇会檄》:“凡在满洲朝廷者,已交口同声,称康梁为忠臣义士,特不敢言之于西太后耳。”
- 11 恩同再造
- 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倘出此关,不啻恩同再造。将来如有出头之日,莫非伯伯所赐了。”语法:恩同再造偏正式;作补语;指再造之恩。示例:求大贤细细诊视。可有几希之望?倘能救其一命,真是恩同再造。(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回)
- 12 不尽相同
- 指多个事物之间不完全相同
- 13 三尸乱爆七窍生烟
- 三尸: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祟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 形容人气愤到极点。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八回:“太师闻报,破了两阵,只急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
- 14 一唱三叹
- 原指宗庙的乐曲;一个人唱;三个人赞叹应和。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语法:一唱三叹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他故作闲适,来掩盖他的失意,借这一唱三叹来发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