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三向四简介
偏三向四的意思
解释:
谓偏向、袒护某方。
出处: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30回:“这叫什么话?我们偏三向四啦?”
语法:
偏三向四作谓语、宾语;用于偏袒。
示例:
我们不能偏三向四,要公平对待
偏三向四相关词语
- 1 无偏无陂
- 不偏向;不邪曲。出处:《尚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语法:无偏无陂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曾巩《洪范传》:“其先后次序然也,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 2 三千珠履
- 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出处:西汉·司马迁《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语法:三千珠履作宾语、定语;指人很富有。示例:唐·李白《寄韦南陵冰》诗:“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
- 3 补偏救弊
- 弊:害处;毛病。补救偏差;纠正错误。出处:宋 魏翁《鹤山文集》:“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陈未喻六条行之,以明白洞达为目前补偏救弊之策。”语法:补偏救弊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中。示例: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补偏救弊,偷为一时之治而已矣。(严复《原强》)
- 4 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 一再:第一、二次;宥:宽容。第一、第二次可以宽容,再三违犯就不能赦免了。出处《管子·立政》:“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 5 双拳不敌四手
- 一个人打不过众人。指寡不敌众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语法:双拳不敌四手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8回:“那岳飞双拳不敌四手,纵有通天本事,只怕也难逃厄。”
- 6 四不拗六
-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出处:明 杨慎《鲁之郊禘辨》:“古语云‘三占从二’,今谚云‘四不拗六’,言贵从众也。”语法:四不拗六主谓式;作谓语、分句;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辨悟四不拗六,抵当众人不住,只得解开包袱。”
- 7 四纷五落
- 见“四分五落”。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五落。”语法:四纷五落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三尺门里
- 东北方言,指家庭之内的事。出处:董玉振《精明人的苦恼》:“我管不着三尺门外,还管得着三尺门里 。”
- 9 疑三惑四
- 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指人多疑语法:疑三惑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多疑。示例:她就是疑三惑四的性格
- 10 三魂七魄
-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出处:《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语法:三魂七魄作宾语、定语;指人的魂魄。示例: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
- 11 事不过三
- 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语法:事不过三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太公叫媳妇:“事不过三,又有人来得不好。”《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
- 12 九烈三贞
-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来是九烈三贞贤达妇,兀的个老人家尚然道出嫁从夫。”语法:九烈三贞作宾语、定语;用于称赞妇女。示例:明·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这妮子好大胆也,全不学九烈三贞、三从四德。”
- 13 文房四士
- 见“文房四宝”。出处:宋·陆游《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语法:文房四士作主语、宾语;指书写工具。
- 14 屡次三番
- 屡次:多次;三番:许多次;一次又一次。反复多次。形容次数或回数很多。出处:瞿秋白《乱弹 一种云》:“那云为什么这样屡次三番的摧残光明?”语法:屡次三番联合式;作状语;形容反复多次。示例:他屡次三番的来找我,不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