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为口实简介
引为口实的意思
解释: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出处:
许德珩《回忆蔡元培先生》:“北洋军阀政府对他在教育事业上力图革新,极为不满,尤其对于北京大学男女同校一节,引为口实。”
语法:
引为口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引为口实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以为口实
引为口实相关词语
- 1 异口一言
-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 2 斲雕为朴
- 亦作“ 斲琱爲樸 ”。亦作“斲彫爲朴”。亦作“斵彫爲樸”。谓去掉雕饰,崇尚质朴。亦谓斲理雕弊之俗,使返质朴。《史记·酷吏列传》:“ 漢 興,破觚而爲圜,斲雕而爲朴。” 司马贞 索隐:“ 應劭 云:‘削雕爲璞也。’ 晉灼 云:‘凋,弊也。斲理凋弊之俗,使反質樸也。’”《汉书·酷吏传序》作“斲琱而爲樸”。《後汉书·皇后传序》:“及 光武 中興,斲彫爲朴,六宫稱號,唯皇后及貴人。”《梁书·敬帝纪论》:“然不能息末敦本,斵彫爲樸,慕名好事,崇尚浮華。”《陈书·宣帝纪》:“斲雕爲朴,庶几可慕,雉頭之服既焚,弋綈之衣
- 3 蛇心佛口
-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语法:蛇心佛口作宾语、补语、定语;比喻嘴甜心毒。示例: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定与我倒断了前番呪。明 王玉峰《焚香记 构祸》
- 4 秀而不实
-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语法:秀而不实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便道是秀才每秀而不实有矣夫,想皇天既与他十分才,也注还他一分绿。(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
- 5 蔓引株连
- 蔓:蔓生植物的根茎。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出处: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体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须蔓引株连了。”语法:蔓引株连作谓语;比喻一网打尽。
- 6 引吭试啼
- 中国成语,形容小公鸡仰起脖子拉长喉咙准备啼叫。
- 7 指腹为婚
- 双方家长将腹中胎儿结为婚姻。出处:《魏书 王宝兴传》:“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语法:指腹为婚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家长包揽婚姻。示例:彼时九王爷因娘娘又怀身孕,曾与骆老爷指腹为婚,倘生郡主,情愿与骆公子再续前姻。(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
- 8 刻意为之
- 用尽心思做某件事
- 9 噤口卷舌
- 谓缄默不言。出处:宋·苏洵《谏论下》:“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语法:噤口卷舌作谓语、宾语;指不说话。示例:清·王韬《弢园文录·洋务下》:“至此几于噤口卷舌,而绝不敢复措其手足。”
- 10 以书为御
-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出处:《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语法:以书为御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见义当为
- 见“见义必为”。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赵实见义当为,不行邪径,就加你为吉阳县令。”语法:见义当为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12 逾淮为枳
- 逾:越过;枳:枸橘。指橘树过了淮河就变成了枳树。比喻事物的状况随环境而改变出处:《晏子春秋·杂下》:“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语法:逾淮为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抛砖引玉
-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语法:抛砖引玉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谦词。示例:刚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抛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 14 食不充口
- 见“食不餬口”。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语法:食不充口作定语、状语;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