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灾躲难简介
逃灾躲难的意思
解释:
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出处: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三折:“颇奈李密无礼,你逃灾躲难,到于此处,倒毁骂吾神。”
语法:
逃灾躲难作谓语、宾语;指逃避灾难。
逃灾躲难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逃灾避难
英语翻译
- 英语:
escape with one's life and hide from danger
逃灾躲难相关词语
- 1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即言人性难以改变。出处:《元曲选·无名氏〈谢金吾〉三》:“可不的山河易改;本姓(性)难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鲁迅书信集·九0六·致赵家璧》:“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无论怎么小心;总不免发一点‘不妥’的议论。”语法: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用来形容多年形成的思想、习惯、作风极不容易改变。一般作谓语、宾语。。示例:从监狱里刚放出来三个月,他就又作案了,这真叫作“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2 羞愧难当
- 当:承受。指感到十分羞愧内疚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那婆子羞愧难当,一言不发。”语法:羞愧难当作宾语;指感到十分羞愧内疚。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8章:“羞愧难当的小伙子啊,多少日子不好意思在村里露面。”
- 3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出处: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语法:知之非难,行之不易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4 难以挽回
- 形容事情到了绝境,无法挽救。出处:姚雪垠《李自成》
- 5 难弟难兄
- 见“难兄难弟”。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七卷:“然难弟难兄,亦何酷肖若此!”语法:难弟难兄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示例:清·魏源《二室行》:“太室之胜山内藏,少室之奇山外仰。难弟难兄孰相让。”
- 6 有口难张
- 有话不便开口说或不敢说语法:有口难张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难言之隐。示例:这事让我有口难张
- 7 纡郁难释
- 纡郁:愁苦蕴结在胸中;释:消散。愁苦郁结,难以消释出处:西汉·刘向《九叹·忧苦》:“愿假簧以舒忧兮,志纡郁其难释。”语法:纡郁难释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天理难容
- 虽然一时对恶人无可奈何;但觉得上天不会放过他。出处: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语法:天理难容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这些犯罪分子谋财害命,天理难容,一定会被捕入狱。
- 9 难分难舍
- 舍:放下;分:分离、分别。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离。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语法:难分难舍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双方感情很好。示例: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我非常高兴,分手时真有点难分难舍。
- 10 排难解纷
- 排:消除;难:危难;纷:纠纷。排除危难;调解纠纷。现多指调停双方争执;解决纷乱。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语法:排难解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况且排难解纷是我辈的常事,何足为奇。(清 李渔《意中缘设计》)
- 11 名实难副
- 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出处:《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语法:名实难副作谓语、定语;指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示例:这儿的特产真是名实难副
- 12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出处:《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语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宾语、分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示例:可是闯王知兄虚名,推诚相待,献策等又过为吹嘘。古人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 13 壮志难酬
- 壮志:宏伟的志向;酬:实现。宏伟的志愿难以实现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他端的忠直慷概,壮志难酬。”语法:壮志难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长夜难明
- 比喻漫长的黑暗统治。出处: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语法:长夜难明作宾语、定语;比喻黑暗统治。示例: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毛泽东《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