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的拼音,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的近反义词,知之非难,行之不易是什么意思
- zhī知
- zhī之
- fēi非
- nán难
- xíng行
- zhī之
- bù不
- yì易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简介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的意思
解释: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出处:
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语法: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相关词语
- 1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疑:不相信。任用一个人,就不要怀疑他;怀疑一个人,就不要任用他出处:宋·陈亮《论开诚之道》:“臣愿陛下虚怀易盛,开心见诚,疑则勿用,用则勿疑。与其位,勿夺其职;任徽事,勿间以言。”语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示例:茅盾《子夜》:“急冲冲地跑到厂里来,便是对于部下的办事人还没有绝对信任的意思,那就不合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 2 眼不转睛
- 睛:眼珠。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0回:“行者在旁,眼不转睛,看着那怪揭起两三层衣服,贴身带着三个铃儿。”语法:眼不转睛作状语;形容注意力集中。示例:瞿秋白《赤都心史》第34回:“只有一只老白猫坐在地板上,冷冷的嘲笑的神态,眼不转睛的望着我。”
- 3 负险不臣
- 犹言负固不服。出处:《明史·林润传》:“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语法:负险不臣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先知先觉
- 觉:对事物有所认识。对哲理和社会政治等问题的认识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语法:先知先觉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文艺家先时讲的话,渐渐大家都记起来了,大家都赞成他,恭维他是先知先觉。(鲁迅《集外集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 5 松柏之寿
- 比喻长寿。
- 6 薏苡之谗
- 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同“薏苡之谤”。出处:清 李渔《玉搔头 拾愁》:“忠能格主,不蒙薏苡之谗;功每先人,曾在麒麟之强。”语法:薏苡之谗作谓语、定语;指蒙受冤屈。
- 7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出处:《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语法:三过其门而不入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示例:老舍《大发议论》:“你真要在家历新年之际,三过其门而不入,留神尊夫人罚你跪下顶灯三小时。”
- 8 心非巷议
- 心里不满,而在私下议论。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出处: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语法:心非巷议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戴名世《再上韩宗伯书》:“考校之文一出,而心非巷议,嗤点流传,共指为笑。”
- 9 龙阳之兴
- 兴:嗜好,雅兴。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指喜好男色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语法:龙阳之兴作主语、宾语;指男妓。
- 10 撩是生非
- 惹是生非,造成麻烦后果语法:撩是生非作谓语、宾语;指制造麻烦。示例:他就是爱撩是生非的人
- 11 鸡犬不安
- 见“鸡犬不宁”。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十回:“我这是何苦,烧香引鬼,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闹得我鸡犬不安!”语法:鸡犬不安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军队挠民。
- 12 祸不反踵
- 踵:脚跟。形容灾祸很快来临出处:《新唐书·许世绪传》:“今揽五郡之兵,据四战之中,苟无奇计,祸不反踵。”语法:祸不反踵作谓语;形容灾祸很快来临。
- 13 置之不顾
- 置:放着;之:代词;它;顾:照管;注意。放在那儿不管。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珍宝,一概都置之不顾。”语法:置之不顾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鲁迅《题记》:“所以我的应时的浅薄的文字,也应该置之不顾,一任其消灭的。”
- 14 求生不能
- 想死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