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三窝四简介
调三窝四的意思
解释: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少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嚼舌根,就是调三窝四的。”
语法:
调三窝四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示例:
曾朴《孽海花》第16回:“从前在我爹那里调三窝四、甜言蜜语,难道是真看得起咱们吗?”
调三窝四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调三斡四
英语翻译
- 英语:
sow discord <tell tales>
调三窝四相关词语
- 1 三饥两饱
- 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野夫长短句》:“跛子一生别无路,展手教,化三饥两饱。回视云汉,聊以自诳元神。”语法:三饥两饱作定语、状语;用于生活。
- 2 老调重谈
- 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出处: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谈罢了。”语法:老调重谈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3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秦:秦国。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语法: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柳亚子《济南惨案纪念日感赋》序:“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金元帝国之梦,岂久长哉?”
- 4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出处: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语法: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比喻句。示例:明·朱有燉《赛娇容》第四折:“这中原天气十分冷,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 5 三山五岳
-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出处: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语法:三山五岳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范围大。示例:茅盾《我们这文坛》:“三山五岳的好汉们各引着同宗同派,摆开了阵势,拚一个你死我活。”
- 6 三茶六饭
-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出处: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快嘴李翠莲记》:“做得粗,整得细,三茶六饭一时备。”语法:三茶六饭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茶饭周全。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现在三茶六饭,金奴银婢的住在园里!”
- 7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出处: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语法: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多智广。示例:谁都知道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的道理
- 8 水调歌头
- 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有《元会曲》、《凯歌》、出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 9 云游四海
- 出自唐·沈佺期《黄鹤》,指像行云一样在四海漫游,行踪不定。出处:《黄鹤》
- 10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 弹:用手指拨弄。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就会生疏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语法:三日不弹,手生荆棘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1 三顾草庐
- 见“草庐三顾”。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语法:三顾草庐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 12 三告投杼
- 《战国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语法:三告投杼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鲁迅《书信集·致李康中》:“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 13 连三跨五
- 形容动作迅速。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说着,出门下阶,嗖的一声,托地跳上房去,顺着那屋脊,迈步如飞,连三跨五,霎时间不见踪影。”语法:连三跨五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14 骈四俪六
- 骈体文每句四字、六字排比对偶。出处:唐 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语法:骈四俪六联合式;作定语;用于写作。示例:现在还常有骈四俪六,典丽堂皇的祭文、挽联、宣言、通电。(鲁迅《南腔北调集 作文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