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诸五内简介
铭诸五内的意思
解释:
深深刻在内心深处,永远不会忘记
出处:
《旧唐书·李德裕传》
铭诸五内相关词语
- 1 人五人六
- 装模作样,假正经。出处:王朔《枉然不供》:“别看那小子装得五讲四美、人五人六的样儿,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背着人嘴脏着呢。”语法:人五人六作谓语、定语;指假正经。。示例:瞧她那人五人六的样子,就知道她心虚。
- 2 内疚神明
- 内疚: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神明:神祗。指做错了事,内心感到不安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0回:“许衡灭宋,死后犹不欲请谥立碑,盖内疚神明,无不惭德。”语法:内疚神明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58章:“今天真正胜利了,他连走路都走不上来,这是他的‘内疚神明’的地方。”
- 3 内重外轻
- 内:京都;外;外省。形容京官权大,外官权小出处:《宋史·高宗纪》:“以内重外轻,命省台、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语法:内重外轻作宾语、定语;指政局等。
- 4 三牲五鼎
-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出处: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语法:三牲五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食物美好。示例:明·冯惟敏《端正好·涞邑初度自述》套曲:“纸灰起归何处?摆列着三牲五鼎,止不住短叹长吁。”
- 5 五类杂种
- 指各种各类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隧形训》:“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语法:五类杂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五抢六夺
- 竞相抢夺。出处: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船一靠岸,他们便蜂拥上来,遇着街上有卖食的便五抢六夺地捞到口里。”语法:五抢六夺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
- 7 五里雾中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语法:五里雾中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郭沫若《关于非正式五人小组》:“对于政协各项协议不大明了的朋友,或许到现在都还在五里雾中吧。”
- 8 五短三粗
- 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三回:“姓陈名叫大勇,年有三十五六岁,生的五短三粗,相貌魁伟。”语法:五短三粗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1章:“他拿一个五短三粗的磨棍,一边打枣,一边嘴里还唱着信天游,把《打樱桃》随心所欲地改成了《打红枣》——”
- 9 铭记不忘
- 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出处:梁晓声《表弟》:“我相信,他将庆幸自己的生活里出现过那么一个女孩儿,他将对我终生铭记不忘!”语法:铭记不忘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这次事故让我终身铭记不忘
- 10 三纲五常
-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语法:三纲五常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示例: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 11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12 投诸四裔
- 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出处:《左传 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寿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语法:投诸四裔作谓语;指流放。
- 13 放诸四裔
- 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出处: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那也可以临末声明:‘君子不为己甚,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的。”语法:放诸四裔作谓语、宾语;指放逐。
- 14 牵五挂四
- 谓接连不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语法:牵五挂四作状语;同“接二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