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学之士简介
饱学之士的意思
解释: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语法:
饱学之士作主语、宾语;指学者。
示例:
那位老先生也许是个饱学之士,一笔字也写得挺好。(张天冀《新生》)
成语造句
- 1.出席这次座谈会的大都是饱学之士。
- 2.照您说的,这位饱学之士本应在他的书本中也学到这一点的。
- 3.校长,本应是腹笥充盈的饱学之士,也该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更应该是不苟且、敢改革的教育家。
- 4.饱学之士也大言不惭地承认,他们尚不知霍桑和梅尔维尔为何许人。诸如此类的事是屡见不鲜的。
- 5.参与这部词典编纂工作的学者中有丁声树和吕叔湘这样的饱学之士,他们不会不知道古代原本用法,但是在这部现代汉语词典中,他们只提了现代通常用法。
- 6.少年耶稣也来到这里,他坐在那些饱学之士脚前,听他们的教训。
英语翻译
- 英语:
bookman
- 俄语:
эрудит
- 其他:
<德>Hochgebildete <Gelehrte>
饱学之士相关词语
- 1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 指抛弃觉得可惜,但吃起来没有味道。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语法: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作谓语、定语;指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示例:这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千万不能要
- 2 满口之乎者也
- 满口文言词语。指人物的书呆子气出处: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语法:满口之乎者也作谓语、宾语;指书呆子气。示例:你不要满口之乎者也,别人听不懂
- 3 万人之敌
- 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等传评》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语法:万人之敌作宾语;指勇武善战。示例:明·沈采《千金记·励兵》:“智勇多能,学剑学书俱未成,待学万人之敌。”
- 4 姑妄信之
- 暂且胡乱相信它出处:《庄子˙齐物论》
- 5 勿谓言之不预也
- 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语法:勿谓言之不预也作谓语;指提前警示。
- 6 眷眷之心
- 眷眷:爱恋。依恋不舍之心。出处: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下》:“既定汉室,建立明主,眷眷之心,岂有异哉。”语法:眷眷之心作宾语;指依恋不舍的心。示例:眷眷之心何所依,来日相聚终有期
- 7 一洞之网
- 只有一个洞的网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语法:一洞之网作宾语;指自作聪明的人。示例:做买卖得有几手,否则就像一洞之网,什么也捞不到
- 8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 妙:巧妙;心:思考,灵活。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语法:运用之妙,在于一心作状语、分句;用于战争。
- 9 滑天下之大稽
- 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出处:鲁迅《花边文学 小品文的生机》:“不但唱工,单是黑头涎脸扮丑脚,丑脚挺胸学黑头,戏场上只见白鼻子的和黑脸孔的丑脚多起来,也就滑天下之大稽。”语法:滑天下之大稽动宾式;作谓语;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示例:不但唱工,单是黑头涎脸扮丑角,丑角挺胸学黑头,戏场上只见白鼻子的和黑脸孔的丑角多起来,也就滑天下之大稽。(鲁迅《花边文学 小品文的
- 10 负薪之言
-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司马贞索隐:“《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语法:负薪之言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 11 丘山之功
- 比喻功绩伟大。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秋山之功,享不訾之禄。”语法:丘山之功作宾语;指功劳大。
- 12 门外之治
- 旧指朝廷和政治。出处:《礼记·丧服四制》:“门内之治,恩揜义;门外之治,义断恩。”
- 13 莺迁之喜
- 莺:黄鹂。黄鹂从不好的地方迁到好的地方。比喻地位由低而高。旧时常用作祝人升职或迁居之语。出处:《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古,迁于乔木。”金·元好问《与宗秀才》:“莺迁高树音容改。”
- 14 钝学累功
-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语法:钝学累功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我们要有钝学累功的精神才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