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抢六夺简介
五抢六夺的意思
解释:
竞相抢夺。
出处: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船一靠岸,他们便蜂拥上来,遇着街上有卖食的便五抢六夺地捞到口里。”
语法:
五抢六夺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
五抢六夺相关词语
- 1 五里雾中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语法:五里雾中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郭沫若《关于非正式五人小组》:“对于政协各项协议不大明了的朋友,或许到现在都还在五里雾中吧。”
- 2 五短三粗
- 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三回:“姓陈名叫大勇,年有三十五六岁,生的五短三粗,相貌魁伟。”语法:五短三粗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1章:“他拿一个五短三粗的磨棍,一边打枣,一边嘴里还唱着信天游,把《打樱桃》随心所欲地改成了《打红枣》——”
- 3 三纲五常
-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语法:三纲五常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示例: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 4 渔夺侵牟
- 渔夺:掠夺;侵牟:侵夺。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出处:《汉书·景帝纪》:“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语法:渔夺侵牟作谓语、宾语;指贪官。
- 5 抢地呼天
- 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语法:抢地呼天作谓语、状语;指极度悲伤。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官媒到此也奈何他不得。”
- 6 三头六证
- 众多的人证。出处:克非《春潮急》:“心想,横竖抵死不认帐,只你徐元菊一个人,缺少三头六证,未见得就给我说死了。”语法:三头六证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7 予夺生杀
-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语法:予夺生杀作定语、宾语;指统治者的大权。
- 8 三回五次
- 多次。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是何道理?”语法:三回五次作状语;形容次数很多。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4卷:“急得家人王定手足无措,三回五次,催他回去。”
- 9 五子登科
-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出处:《宋史 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语法:五子登科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用作结婚的祝福词。示例: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来就‘五子登科’,这种风气不好。”
- 10 三荤五厌
- 泛指荤腥食物。
- 11 三台五马
- 三台:汉朝的尚书(中台)、御史(宪台)、谒者(外台),泛指大臣;五马:用五匹马驾车,借指太守。泛指达官显宦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22首:“足下三台五马,宦马之后,丞宜百首同归,早践结邻之约。”语法:三台五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2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 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出处: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语法:十日一水,五日一石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绘画。示例:画家一般都讲究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画风
- 13 五类杂种
- 指各种各类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隧形训》:“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语法:五类杂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三牲五鼎
-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出处: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语法:三牲五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食物美好。示例:明·冯惟敏《端正好·涞邑初度自述》套曲:“纸灰起归何处?摆列着三牲五鼎,止不住短叹长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