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昧高卑简介
识昧高卑的意思
解释:
识:见识;昧:昏暗。不懂得高下尊卑
出处:
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是知牤俗昏鄙,识昧高下,不可以磨极临,而可以诚义感。”
语法:
识昧高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识昧高卑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没大没小
识昧高卑相关词语
- 1 山不厌高
- 山不嫌其高。 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 2 高下其手
- 犹言上下其手。出处: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语法:高下其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相君纵欲市恩,而即此两端,已不得不高下其手。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守》
- 3 元龙高卧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出处:《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语法:元龙高卧作宾语、定语;指无礼。
- 4 肤见谫识
- 浅陋的见识。出处:明 李东阳《〈琼台吟稿〉序》;“彼肤见谫识,管窥蠡测,岂复能尽其妙哉?”语法:肤见谫识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自谦等。
- 5 自视甚高
- 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学识等)。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6回:“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便不相强。”语法:自视甚高作谓语、定语;多指身分,学识等。示例: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便不相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
- 6 年事已高
- 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出处:《南史·虞荔传》:“卿年事已高,气力稍减。”语法:年事已高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示例:陆文夫《快乐的死亡》:“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
- 7 局高天蹐厚地
- 语出《诗·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陆德明 释文:“局本又作跼。”本谓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後汉书·仲长统传》:“當君子困賤之時,跼高天,蹐厚地,猶恐有鎮厭之禍也。” 李贤 注引 毛萇 曰:“跼,曲也;蹐,累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或智小敗於謀大,或轅弱折於重載,或獨是陷於衆非,或盡忠訐於兼會,或倡高筭而受 鼂 錯 之禍,或竭心力而遭 吴起 之害;故有跼高蹐厚,猶不免焉。”
- 8 高门大屋
- 高门:指富贵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门之家。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语法:高门大屋作宾语、定语;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 9 有识之士
- 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出处:汉 刘向《说苑 善说》:“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语法:有识之士作主语、宾语;指有见识的人。示例: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状》
- 10 高下在心
-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出处: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语法:高下在心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能胸有成竹地行事。示例: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
- 11 莫测高深
- 莫:不能。无法测量出多高多深。形容人或事难以揣测其高深奥妙。也可以讽刺故弄玄虚以迷惑别人者。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语法:莫测高深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鲁迅《华盖集 这个与那个》)
- 12 高枕无虞
- 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出处:唐·陆贽《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讼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然后可以扞寇雠,护氓庶,蕃畜牧,辟田畴,天子惟务择人而任之,则高枕无虞矣。”语法:高枕无虞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劝告、指责等场合。
- 13 有眼不识泰山
- 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语法:有眼不识泰山复句式;作谓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示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
- 14 蜂识莺猜
-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同“蜂迷蝶猜”。出处:元本 高明《琵琶记 牛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识莺猜。”语法:蜂识莺猜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