佶屈聱口简介
佶屈聱口的意思
解释:
佶屈:曲折、不通顺;聱口:不顺口。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出处:
郭沫若《王阳明礼赞》:“佶屈聱口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语法:
佶屈聱口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佶屈聱口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佶屈聱牙
佶屈聱口相关词语
- 1 有口难言
- 言:说。有嘴不能把话说出来。指由于某种原因只能把话藏在心里;不便或不敢说出来。出处:宋 苏轼《醉醒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语法:有口难言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难言之隐。示例: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 2 口口相传
- 不著文学,口头相传。出处:宋 洪迈《夷坚丙志 黄十翁》:“汝还世五年,传吾语于人间,作善者即生人世,受安乐福;作恶者万劫不回,受无间苦。令闻此者口口相传。”语法:口口相传主谓式;作谓语;指口头传布或传授。示例:虽然他败坏了口口相传的韵事。(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
- 3 满口之乎者也
- 满口文言词语。指人物的书呆子气出处: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语法:满口之乎者也作谓语、宾语;指书呆子气。示例:你不要满口之乎者也,别人听不懂
- 4 口惠而实不至
- 惠:给人以好处;至:到。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语法:口惠而实不至复句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示例:河间冯树柟,粗通笔札,落拓京师十余年,每遇机缘,辄无成就,干祈于人,率口惠而实不至。(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 5 屈榖巨瓠
- 比喻无用的东西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今田仲不恃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语法:屈榖巨瓠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至于屈榖巨瓠,坚而无窍,当以无用罪之耳。”
- 6 心问口,口问心
- 指内心反复思量,自问自答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心问口,口问心,打算良久,连那奇珍异宝卖了,大约也够了,且自顾命要紧。”语法:心问口,口问心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语法:屈指一算作谓语;指算计。示例:王朔《浮出海面》:“舞蹈家助手走后,我屈指一算,晶晶给小杨打电话正是我走那天。”
- 8 矢口狡赖
- 死也不肯承认示例:虽然人证物证俱在,他还是矢口狡赖。
- 9 口有同嗜
- 每个人在口味上嗜好都相同出处:《孟子·告子上》
- 10 赤口毒舌
-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出处:唐 卢仝《月蚀》诗:“月蚀鸟宫十三度,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舌头上吃却月,不啄杀。”语法:赤口毒舌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言语恶毒。
- 11 屈节辱命
- 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出处:《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语法:屈节辱命作谓语、宾语;指不能完成使命。
- 12 信口胡言
- 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语法:信口胡言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随口乱说。示例:请不要相信他的信口胡言
- 13 杜口吞声
-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语法:杜口吞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度害怕。
- 14 金口玉牙
- 金;玉:比喻珍贵。在戏曲和旧小说中;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随意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也作“金口玉言”。出处:晋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语法:金口玉牙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不信你长个金口玉牙!我故意从屋里取来秤一称。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