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包火简介
解衣包火的意思
解释: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出处: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语法:
解衣包火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解衣包火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解衣抱火
解衣包火相关词语
- 1 救火追亡
- 亡:指逃跑的人。像救火和追赶逃犯一样。比喻事情紧迫,不可延缓。出处:《国语·越语》:“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
- 2 火上添油
- 见“火上浇油”。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贾臬台见他顶嘴,如火上添油,那气格外来的大。”语法:火上添油作谓语、宾语;比喻有意扩大事态。示例:他放下笔,头疲倦地倒在枕上。炎热增加他的痛苦。喧哗更象在火上添油。巴金《寒夜》二九
- 3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出处: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语法:钻木取火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原始生活。示例:老舍《打倒近视》:“原始之人,钻木取火,未闻错钻了手指。”
- 4 包藏祸心
- 包藏:暗藏;祸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怀着害人的意图。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语法:包藏祸心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外表不露声色暗中害人。示例:初与我为客侣,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赀,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柳氏子》)
- 5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语法: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示例:王朔《空中小姐》:“本人也象亿万富翁般神气活现,东奔西跑,指手划脚,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问心无愧的日子。”
- 6 缝衣浅带
-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语法:缝衣浅带联合式;作宾语;指儒者。示例:贤豪毕萃,升降有序,缝衣浅带,十有五人。唐·李白《冬夜裴郎中薛侍御宴集序》
- 7 束缊举火
- 同“束缊请火”。出处: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语法:束缊举火作谓语、宾语;指求人。
- 8 如蹈水火
- 比喻处境艰难。出处:《元史·张德辉传》:“若宰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为害尤甚。”语法:如蹈水火作谓语、定语;指处境危险。
- 9 近火先焦
- 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语法:近火先焦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比喻跟祸事接近的人首先遭殃。
- 10 油浇火燎
- 形容焦急。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一章:“齐标虽认为有理,却油浇火燎地问:‘依你说该咋办?’”语法:油浇火燎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11 称体裁衣
- 称:适合。按照身材来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出处:明·杨基《初春诗》:“踏青鞋袜平头制,试暖以上称体裁。”语法:称体裁衣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实事求是。
- 12 衣单食缺
- 衣裳单薄,食物缺少。形容生活困苦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语法:衣单食缺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 13 草衣木食
-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出处: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语法:草衣木食作宾语、定语;指生活清苦。示例: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
- 14 祛衣受业
- 祛衣:掀起衣服。 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虚心请教。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于是孟尝君曰:‘敬闻命矣。’明日祛衣请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