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之说简介
管窥之说的意思
解释:
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
出处:
鲁迅《集外集·小引》:“陀思妥夫斯基的人和他的作品,本是一时研究不尽的,统论全般,决非我的能力所及,所以这只好算作管窥之说。”
语法:
管窥之说作宾语;多为自谦之辞。
管窥之说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管窥之见
管窥之说相关词语
- 1 四塞之固
- 原形容国境线四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2 冥漠之乡
- 见“冥漠之都”。出处:明·归有光《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数尽,何有于老,同返于冥漠之乡。”语法:冥漠之乡作宾语;多用于迷信说法。示例: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证序》:“缥兮缈兮,直摩苍穹之极,而抵乎冥漠之乡。”
- 3 置之不问
-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圣上置之不问。”语法:置之不问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关心。示例:巴金《秋》:“郑家至今尚无安葬的意思,大舅也置之不问。”
- 4 金人之缄
-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5 斯须之报
- 斯须:短暂;报:报答。指微小的报答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语法:斯须之报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6 霜露之思
- 对父母先祖的思念。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语法:霜露之思作宾语;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示例:霜露之思既极,宜沾雨露之恩。明·高则诚《琵琶记·一门旌奖》
- 7 处之晏然
- 晏然:平静的样子。指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出处:宋·秦观《圆通禅师行状》:“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语法:处之晏然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面对困难他依然处之晏然
- 8 平生之愿
- 平生:一生。指一生的志愿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公子听说,两手加额:‘趁我平生之愿矣。’”语法:平生之愿作宾语;指一生的志向。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7回:“倘蒙娘子垂怜,肯结秦晋之缘,足称平生之愿。”
- 9 异端邪说
- 邪说:有害的学说。异端:不符合正统的思想或理论。与正统的思想不相容的主观或学说。出处:宋 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异端邪说日交驰,圣哲攻之心费辞。”语法:异端邪说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曾被当时的宗教势力看成是异端邪说,受到野蛮的压制。
- 10 乌之雌雄
- 乌:乌鸦。乌鸦的雌雄难辨。比喻不分善恶是非出处:《诗经·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语法:乌之雌雄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孔丛子·抗志》:“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卫之君臣乎。”
- 11 介胄之间
- 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出处:宋·苏洵《上韩枢密书》:“而韩信、黥布之徒相继而起者七国,高祖死于介胄之间而莫能止也。”
- 12 不毛之地
-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出处:《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语法:不毛之地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示例: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 13 绕梁之音
-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出处:晋陆机《演连珠》:“臣闻应物有方,居难则易。……是以充堂之芳,非幽兰所难,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语法:绕梁之音作主语、宾语;用于音乐等。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慢慢的把声容镇定,方才吐遏云之调,发绕梁之音,婉婉的唱道。”
- 14 斗升之水
- 比喻微薄的资助。出处:庄周《庄子 外物》:“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语法:斗升之水偏正式;作宾语;指微薄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