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简介
不毛之地的意思
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语法:
不毛之地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
示例:
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成语造句
- 1.在这块荒无人烟、不毛之地,曾经产生过数次小范围的战斗。
- 2.在祖国的新疆的沙漠中,除了一些绿洲,其他的都是不毛之地!
- 3.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有名的不毛之地,死亡之谷。
- 4.结果,土壤中的碱份增多,农田成了不毛之地。
- 5.这里原是一片不毛之地,自从承包给农民开荒后,现在成了肥沃的良田。
- 6.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不毛之地就成了肥饶的良田。
成语故事
-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占领郑国的首都,郑襄公见彻底完蛋,只好光着膀子向楚庄王跪地求和,答应郑国土地可以划给楚国,郑人做楚人的奴隶,只恳求给一块不毛之地度过余生。楚庄王见郑襄公真诚悔过,就答应了他的求和要求
英语翻译
- 英语:
waste land
- 日语:
不毛(ふもう)の地(ち),なにも生(は)えないところ
- 俄语:
гóлая земля
- 其他:
<法>terrain stérile,improductif <désert>
不毛之地相关词语
- 1 犯而不校
- 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语法:犯而不校复杂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 2 倚马之才
- 比喻才思敏捷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 3 吹毛数睫
- 比喻目光短浅,只注意微末细节。出处:《明史·黄道周传》;“自古迄今,决无数米量薪,可成远大之猷;吹毛数睫,可奏三五之治者。”语法:吹毛数睫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一念之误
- 见“一念之差”。出处: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口中芙蕖花香》:“此人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二十年,一念之误,乃至于此。”语法:一念之误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但此一念之误,而遂造出十九年之历史,与百二十回之事实,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何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二章
- 5 不可向迩
- 迩:近。不可接近。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语法:不可向迩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人或事物让人难以接近。示例:我起个大早,破晓就到车站去找车子,但见仓皇、拥挤、混乱之状,不可向迩,废然而返。”(丰子恺《艺术的逃难》)
- 6 水径不深
- 径:直,直往。 水流很急的地方,水则不会深。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 7 不揪不采
- 不理睬。
- 8 倚玉之荣
- 倚:倚傍;荣:荣幸。得到了依傍美人身边的荣幸。形容结成美满婚姻。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婚姻类》:“得为新姻,言谐倚玉之荣。”
- 9 辞不达意
-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出处:宋 罗烨《醉翁谈录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语法:辞不达意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说话与写作。示例:大概学作文时,总患辞不达意。(鲁迅《两地书》一一)
- 10 非人不传
- 非:不是;传:传授。不是适当的人就不传授出处:《宣和书谱·行书·祭京》:“大抵学者用笔有法,自古秘之,必口口亲授,非人不传。”语法:非人不传作谓语、定语;用于技艺等。
- 11 簠簋不修
- 簠、簋:古代食器、祭器。借指贪污出处:唐·颜真卿《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公下车,召人吏告之曰:‘官吏有簠簋不修者……未至前一无所问,而今而后,义不相容。”语法:簠簋不修作谓语、定语;旧时弹劾贪吏常用此语。
- 12 天人之际
- 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语法:天人之际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是以臣每察天人之际,观祸乱之由,迹帝王之事,念先师之说,昭然著明,信不欺尔。唐·陈子昂《谏政理书》
- 13 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 会:领会,理解。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出处: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语法: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作宾语、定语;指只可内心体会。示例:这些事情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 14 攧扑不破
- 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