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不辱简介
知足不辱的意思
解释: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语法:
知足不辱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表示不要有贪心。
示例:
常言:“知足不辱。”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成语造句
- 1.常言所说“知足不辱”包含了颇深的人生哲理,它告诫人们不能有非分的贪心,贪心容易招来祸患。
- 2.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 3.“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4.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5.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不辱相关词语
- 1 心神不安
- 安:安定。 心里烦躁,精神不安。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示例:告诉那个杞人忧天的人安静一点,他把每个人都搞得心神不安了。
- 2 一钱不名
- 谓身无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二回:“岑其身道:‘我也本来打算早办,只是大嫂同舍妹要在家多停几日。又兼我是一钱不名,还要张罗几文才能办事,因此耽搁下来。’”语法:一钱不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但在一钱不名的穷措大如我辈者,这种设计恐终于只是‘过屠门而大嚼’而已。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 3 直而不肆
- 直:平直;肆:放肆。指耿直而不放肆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语法:直而不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不足为怪
-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主帅差矣!输赢胜败,兵家常事,不足为怪。”语法:不足为怪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等很普遍。示例:邹韬奋《经历》:“至于屋子材料的窳陋,那是贫民窟房屋的本色,不足为怪。”
- 5 说得行不得
- 只能说不能做。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曰:‘争得不识和尚?’师曰:‘脚法师,说得行不得。’”
- 6 狗肉上不了筵席
- 比喻素质太差,不能扶持上去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说她‘狗肉上不了筵席’,让丈夫一人来参加就行了。”语法:狗肉上不了筵席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7 不乏其人
- 乏:缺乏;其人:那样的人。不缺少那样的人。出处:清 吕留良《与陈执斋书》:“然则如今之篯侯,远近不乏其人。”语法:不乏其人动宾式;作谓语;与大有人在同义。示例: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鲁迅《朝花夕拾 后记》)
- 8 名不虚传
- 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语法:名不虚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系船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宋 华岳《白面渡》诗)
- 9 谓予不信
- 如果以为我的话不真实。出处:《诗经·王风·采葛》:“谓予不信,有如日。”
- 10 知音识趣
- 趣:情趣。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意趣相投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知音识趣的朋友,怎没一个来锲倸你一锲倸?”语法:知音识趣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11 浆水不交
- 浆水不沾。谓为官清廉,无取于民。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少给佐吏,浆水不交。为从事,大小毕举,郡县敛手。”语法:浆水不交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官清廉。
- 12 首尾不应
- 指前后不能相互呼应出处:钱俨(宋)《吴越备史》
- 13 为而不恃
- 有所施为,但不强求
- 14 生死不易
- 易:改变。活着还是死了都不改变。形容对理想、情谊等的忠贞不移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权曰:‘孤与子渝,有生死不易之盟。’”语法:生死不易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感情等。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0回:“情之所钟,生死不易。朕与夫人,虽欢娱未久,恩情如同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