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折廷争简介
面折廷争的意思
解释:
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语法:
面折廷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彭老总是为民请命,仗义执言,面折廷争。”
面折廷争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面折庭争
成语造句
- 1.我们都应有面折廷争的精神。
- 2.与此同时,在朝中,武帝增设内朝,聚集身边近侍之臣,由卫青领衔,参与决议,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甚至面折廷争而诎大臣。
- 3.他“事有必犯,知无不为”,即使是李世民发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
- 4.由于魏徵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 5.,遂引发出来一场面折廷争的轩然大波,使心虚理亏的他,多少有些招架不住。
- 6.无怪乎,在太宗朝出现了许多敢于直言不讳、面折廷争、犯颜极谏的大臣,魏征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典型。
成语故事
- 西汉时期,吕后专政想让她的兄弟子侄都做王,征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面折廷争,坚决不同意,而左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则从长计议就同意吕后的意见。王陵因此被罢官。吕后去世,陈平与周勃用计杀死想夺取政权的吕产、吕禄
英语翻译
- 英语:
argue/debate before the emperor in court
面折廷争相关词语
- 1 面黄肌瘦
- 面:脸;肌:肌肉;代指身体。面色发黄;身体消瘦。形容人久病体衰或营养不良的样子。出处:元 杨梓《霍光鬼谏》:“眼欺缩腮模样,面黄肌瘦形相。”语法:面黄肌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的脸色不好。示例:寻到厨房后面一间小屋,见几个老和尚坐地,一个个面黄肌瘦。(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回)
- 2 耀眼争光
- 形容器物闪闪发亮,使人眼花。
- 3 九折成医
- 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 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只有多次失败才会成功。出处:《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4 栋折榱坏
- 犹栋折榱崩。比喻倾覆。出处:康有为等《上清帝第二书》:“举人等栋折榱坏,同受倾压,故不避斧钺之诛,犯冒越之罪,统筹大局,为我皇上陈上。”语法:栋折榱坏作谓语、定语;指房屋倒塌。
- 5 汗流满面
-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出处:鲁迅《彷徨 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语法:汗流满面作谓语、状语;指非常劳累。示例:鲁迅《彷徨·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6 面墙而立
- 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出处:《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语法:面墙而立作宾语、定语;指一无所知。示例: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 7 面红脖子粗
- 脸红脖子变粗。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出处:高阳《玉座珠帘》:“皇帝面红脖子粗地大骂言官沽名钓誉,恭王与醇王自恃长亲,渺视皇帝,话越说越多,也越离谱了。”语法:面红脖子粗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
- 8 青面獠牙
- 青面:靛青色的脸;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铁青的面孔上长着很长的牙齿。形容妖魔鬼怪狰狞可怖的面孔。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圆驾》:“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语法:青面獠牙联合式;作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
- 9 别开生面
- 别:另外;开:开辟;开创;生面:新的面目。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一种新的风格式样。出处:唐 杜甫《丹青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赵次公注:“凌烟画像颜色已暗,而曹将军重为之画,故云开生面。”语法:别开生面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同一般。示例: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 10 争论不休
- 讨论不出结果谁也不肯停下来示例:课堂上遇到难题,同学们常常争论不休。
- 11 蜗角之争
- 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宋礼立裹之约,希蜗角之争。”语法:蜗角之争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宋礼立裹之约,希蜗角之争。”
- 12 面如方田
- 面:脸。脸方得像“田”字,指富贵相出处:《南齐书·李安人传》:“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如方田,状封侯也。’”语法:面如方田作谓语;指人的长相。
- 13 面有菜色
- 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出处:《礼记 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 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语法:面有菜色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营养不良的样子。示例: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5章:“饱一餐,饿两顿,人人面有菜色。”
- 14 面壁虚构
- 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凭空捏造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2章:“这位名震一时的北洋派勇将,完全变成了一个面壁虚构的神话家。”语法:面壁虚构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凭空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