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匽武简介
兴文匽武的意思
解释:
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清和六合,制数以五。海内安宁,兴文匽武。”
语法:
兴文匽武作宾语、定语;用于治政等。
兴文匽武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兴文匽武相关词语
- 1 文不尽意
- 意:意思。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意思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3卷:“圆光如日,有炎如烟,周绕我体,如同金刚,文不尽意,犹待诀言。”语法:文不尽意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 2 武艺超群
- 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语法:武艺超群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文思泉涌
- 思路像泉水一样涌出来,形容思路开阔敏捷。示例:今日这篇社论的见解精闢极了,作者必是梦笔生花,文思泉涌,才能有此佳作。
- 4 舞文弄法
-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语法:舞文弄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我想这为吏的扭曲作直,舞文弄法,只这一管笔上,送了多少人也呵。(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
- 5 吕武操莽
- 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篡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出处:梁启超《复金山中华会馆书》:“即不爱皇,即不爱国,亦当爱身家,其忍听吕武操莽为我写卖奴契也?”语法:吕武操莽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窃国者。
- 6 文治武力
- 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语法:文治武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鲁迅《呐喊·一件小事》:“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 7 兴利剔弊
- 剔:剔除;弊:弊端,害处。兴办有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趁今日清静,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语法:兴利剔弊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牍。”
- 8 文君早寡
- 文君:汉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死了丈夫就与司马相如私奔。指年轻女子丧夫寡居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幸恩》:“奴家杨氏,幼适裴门,琴断朱弦,不幸文君早寡,香含青琐,肯容韩椽轻偷?”语法:文君早寡作宾语;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 9 以文害辞
- 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出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语法:以文害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子美诗,备诸家体,非必率合程度,侃侃者然也。是篇落句处凡五杜鹃岂可以文害辞、辞害意耶?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
- 10 进贤兴功
- 谓荐举贤士功臣。出处:《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贾公彥疏:“以臣有贤有功举之与官,则起邦国之内劝善乐业之心,使不惰废善业也。”语法:进贤兴功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11 骈兴错出
- 谓不断涌现。出处:明·宋濂《送王文冏序》:“上既立太学,以育才俊士,六七年间,奇能足用之人,骈兴错出,布列乎内外,为政咸有可称。”语法:骈兴错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驾肩接武
-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出处:《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语法:驾肩接武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
- 13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处:宋 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语法: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14 斯文一派
- 文人学者或学问归属同一流派。